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玄桢记 > 第341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第341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周崇礼之妻突然扑向火盆,谢渊抢出半张残纸,上面 "毁谢渊" 三字的笔锋,与文华殿图中黄签划痕完全一致,墨中竟掺着王真特有的藏红花粉。这种花粉产自暹罗,通过镇刑司控制的走私网络进入京城,专门用于密信书写,遇水则显龙形暗纹。

廷议那日,丹陛下列队如林。谢渊将邸报底版与账册陈于御案,镇刑司掌印太监王真突然越班而出,蟒袍上的獬豸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谢渊私结匠人,伪造血书,分明是挟民自重!通政司已核,邸报底版并无刮痕!" 他手中挥着伪造的通政司印信,边缘的 "稽察" 暗纹刻错了笔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公公可知,通政司核稿需经六科给事中联署?" 谢渊举起底版对着阳光,"此版缺户科给事中的骑缝印,分明是镇刑司绕过六科的私刻版。" 他转向德佑帝,"按《大吴会典》,邸报传递需经铺兵腰悬木牌,昼行三十里,夜行二十里,而王真私设黑驿,用无牌铺兵传递假邸报,沿途驿站竟无人敢验!"

王真瞳孔骤缩,手中印信 "当啷" 落地:"陛下,驿递铺兵归臣管辖,这是正常稽察!"

"正常稽察会在铺兵鞋底刻镇刑司暗纹?" 谢渊展开玄夜卫截获的铺兵鞋底,只见 "王" 字暗纹与假山暗格的密信完全一致,"您管辖的铺兵,不仅送邸报,还送石料账册、改字密令吧?"

德佑帝拍案而起,震落 "正大光明" 匾额灰尘:"王真袖口的藏红花粉,可是改邸报用的?此粉唯有市舶司贡品库才有,而库钥匙在你手中!" 众人望去,见其袖底果然沾着红色粉末,与匠人血书中的颜料同出一窑。

谢渊携邸报巡河那日,铁犀在阳光下折射金光。老河工李二柱摸着犀角缺口:"当年铸犀,需取黄河铁砂、匠人指血、镇河符木,经七七四十九天铸造。" 他掀开犀腹暗格,露出半片带齿痕的铁砂模,"铁牛哥临终前咬下犀角,说要让后人知道,这铁犀是活人铸的。" 邸报上 "铁犀镇河" 四字用的是河防专用墨,以黄河淤泥、匠人血、松烟调制,遇水不褪。

突然,上游漂来成捆邸报,皆为镇刑司篡改版。谢渊发现这些邸报未盖 "驿递验封印",分明是通过黑驿传递。他捞起一份,见纸背有水渍印着 "镇刑司" 暗记 —— 这是王真利用驿递铺兵制度漏洞,让黑驿铺兵将邸报藏于运粮车底,躲避正常验封。

德佑帝下旨重印邸报那日,谢渊在通政司版房亲自校勘。邸报传递需经严格流程:先由六科抄发,每科给事中在底版骑缝处盖印;再交通政司核稿,加盖 "通政使印";最后由驿递铺兵传递,每十里一铺,铺兵腰悬木牌,牌分三等,紧急邸报插鸡毛,需昼夜兼程。

他用验料锤敲平 "以工代赈" 处的凹痕,锤声与驿站的马蹄声遥相呼应。老吏捧着新雕的铁犀版样,犀目竟是用匠人血混着朱砂绘成,经照微镜细看,能辨出 "铁牛九叔 " 等小名 —— 这些匠人正是各地驿站的暗线,确保真邸报能绕过黑驿,通过正规铺兵网络传递。

当新版邸报发往各州,开封百姓发现报角多了个 "河防" 暗记 —— 这是谢渊与驿递总署约定的安全符号,只有盖有此记的邸报,才是经过六科联署、通政司核稿的真报。

文华殿的《黄河治理图》前常有人摆放祭品。有老河工献来铁犀模型,底座刻着:"邸报所载,非谢公功,实万民血。" 德佑帝抚摸图中黄签,发现王真当年篡改的痕迹已被新绘的堤防覆盖,而堤防走向,恰如铁犀展开的脊梁 —— 那是匠人用生命丈量的河防线,每寸都对应着驿站铺兵传递的真邸报路线。

州府邸报房里,学徒们传看谢渊批注的底版,见 "以工代赈" 四字旁写着:"饥民手中碗,即是邸报字。" 每当黄河水涨,这些字迹就会浮现,因为底版刻刀上还留着谢渊的手汗,与河水相遇,便映出当年治河的点点滴滴 —— 正如驿递铺兵的木牌,虽经风雨,却永远刻着 "急递" 二字。

片尾

《大吴河渠志》记载谢渊治河,附页正是当年邸报残片。考古者发现,每版邸报的 "谢" 字末笔,都有细微的血纹 —— 那是匠人偷偷混入的血墨。而王真篡改的邸报,虽经岁月侵蚀,仍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龙涎香残留的油脂 —— 这成了镇刑司秽行的永恒罪证。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镇刑司旧址的砖缝里,发现了王真当年埋下的密信:"吾控驿递十八处,改字印信七枚,待新君即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