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玄桢记 > 第368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第368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林缚根据暗码,在《三法司官册》中找出关联官员,每个名字旁,都标着对应的票号分号。\"大人,\" 他的声音发颤,\"三法司的中层,\" 顿了顿,\"竟有半数涉案。\"

蓝铜矿粉的含量,竟代表着通敌的等级:一成蓝铜通敌百人,三成蓝铜通敌千人。\"李继光的饷银,\" 谢渊敲着化验报告,\"含五成蓝铜,\" 冷声道,\"意味着他卖了五千匹战马。\"

这种印泥密语,后来被写入《风宪官查案要则》,成为识别边将通敌的重要依据。

参将的花押缺笔,暗含着通敌的年份:缺横代表德佑三年,缺竖代表德佑五年。\"陈安国的花押,\" 谢渊望着印模,\"缺横缺竖,\" 顿了顿,\"正是密约里的德佑七年。\"

这种符号学,帮助风宪官破获多起边将通敌案,让官腐分子再无藏身之地。

边民代表捧着血书入京,按满红指印:\"请陛下严惩奸商,\" 他们的声音颤抖,\"还边军干净的饷银!\" 血书的末页,画着无数个獬豸角,那是百姓心中的正义。

谢渊望着血书,忽然想起涿州矿难的幸存者,他们的手,此刻正按在血书上。\"老丈,\" 他低声道,\"国法必不辜负百姓。\"

庭审结束后,谢渊将收缴的商票碎银分给边民:\"留着,\" 他的声音温和,\"这是你们的血汗钱。\" 百姓们捧着碎银,仿佛捧着失而复得的尊严,獬豸的角,终于在他们心中重新尖锐。

萧枫将饷银案的详情传入军营,边军将士望着新铸的獬豸纹军饷,有人握拳发誓:\"再拿这样的饷银,\" 他的声音坚定,\"末将甘愿受万箭穿心!\"

谢渊望着将士们的眼睛,知道民心可用,边军可恃,只要饷银干净,边关就稳如泰山。

在江南盐运司,玄夜卫截获新的密约,用蓝铜矿粉写着 \"饷银重开\"。谢渊的勘合符扫过,显形出三个新的花押 —— 三法司新的内鬼。\"看来,\" 他冷笑,\"掌印虎换了人,但獬豸角,\" 握紧勘合符,\"永远等着触邪。\"

谢渊带着新的勘合符南下,饷银碑的影子在身后拉长,像极了一个永不弯曲的脊梁。他知道,官商合流的暗战,永远不会停止,但只要有国法在,有民心在,就永远有破局的希望。

谢渊的饷银查案故事,在民间流传成传奇,孩子们唱着:\"獬豸角,亮堂堂,查饷银,抓贪狼,边军将士有保障。\"

这些歌谣,成为饷银最好的守护,让所有妄图私扣饷银者,听见歌声就心惊胆战。

根据饷银案,大吴推行官制改革:\"风宪官直管饷银,三法司不得干预,\" 谢渊望着新制,\"蓝铜矿粉,\" 顿了顿,\"永远封存在《禁物志》里。\"

新的饷银流程,让官腐分子再难插手,边军的饷银,终于能直达将士手中。

《大吴兵制考》详细记载了此案,泰和号商票、三叠盐引暗纹,都成为官腐的警示符号。谢渊的勘合符,也被载入史册,成为风宪官查饷的象征。

风穿过边镇的城楼,带着饷银碑的回声,仿佛在诉说:饷银如血,官腐如蛆,唯有国法如刀,才能护我河山。

《大吴刑案宗》将饷银案列为甲等大案,首页贴着三位参将的供词,谢渊的批注写着:\"边将饷银,非银也,民之膏血、军之魂魄也。腐此二者,与卖国同罪。\"

往来官员读至此处,无不小心翼翼,生怕触怒国法,玷污饷银的清白。

饷银碑前,常有老卒前来祭拜,他们用饷银买来的酒,洒在碑前的獬豸像下。\"弟兄们,\" 他们喃喃道,\"如今的饷银,干净了。\"

谢渊知道,这些老卒的身影,就是饷银最好的守护,让后来者不敢再动歪心思。

《大吴马政考》的末尾,饷银案的记载格外醒目:\"德佑十五年冬,谢渊查边将饷银,破三法司合流之网。商票暗纹显形之日,即官腐现形之时。\"

风穿过历史的长河,带着饷银的故事,告诉世人:边将的饷银,连着国家的安危,容不得半点玷污。

午门之外,三位参将被押至,李继光望着谢渊,眼中闪过一丝悔意:\"末将... 末将对不起弟兄们...\" 谢渊的声音如刀:\"你对不起的,\" 顿了顿,\"是大吴的百姓,是守关的英魂。\"

刽子手的刀落下前,谢渊展开《军法》:\"通敌卖国,\" 他的声音响彻云霄,\"依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