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玄桢记 > 第372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372章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引的齿痕,边缘泛着涿州矿砂的红光。谢渊看着显形出瓦剌文 "冬至合围"—— 镇刑司余党的新信号。"看来,飞鹰的翅膀还没被折断。"

全国晋商大清查中,谢渊发现多家商号仍藏着镇刑司的暗桩腰牌。他知道官商合流的余毒非一日可除,但新的盐引制度已为商道铸起铜墙铁壁。每查到一家暗桩,谢渊都会想起周龙的工牌,想起那些冤死的河工 —— 这是他继续查案的动力。涿州的河工后人自发组成护引队,守护着每一道盐引。他们腰间别着刻有河工名字的木牌,是对官腐的无声控诉,对国法的坚定守护。

谢渊在涿州矿难碑前祭酒,周龙的工牌被供奉在碑顶,獬豸纹的光芒照亮了每个河工的名字。"三百义民,国法已替你们讨回公道。"

老河工们跪地痛哭,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终于不再是账册上的数字,而是被国法铭记的英烈。周龙的工牌被赠予河工纪念,背面的 "盐引换马,河工当祭" 成为最有力的控诉。往来百姓路过都会驻足敬礼,碑前的獬豸像永远注视着北方的敌境。谢渊在碑阴刻下:"官之腐,民之痛;官之正,民之幸。" 这句话成为所有官员的警示,让他们知道任何舞弊都会被国法追究,被民心铭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刑部设立印玺专库,所有官印由风宪官与刑部侍郎共同掌管,谢渊设计的磁石验印法让暗印再无机会出库。"印信是国法的钥匙,绝不能交给贼人。" 他对新任刑部尚书道。

刑部账册改为三联单,商民、边军、风宪官各执一份,谢渊亲自制定的对账流程让每笔开支都暴露在阳光下。"账册要让百姓看得懂,让敌国看得怕。"

德佑帝下诏:"凡刑部官员,不得与晋商往来,违者罢官。" 谢渊的勘合符成为刑部官署的镇署之宝,獬豸纹的光芒照亮每个刑部官员的案头。

《大吴刑案宗》将此案列为甲等大案,首页贴着微缩密信的拓片,谢渊的批注写着:"盐引齿痕,官腐之记;花押颤笔,通敌之证。吾辈当于细微处见真章,方保国法不欺。"

晋商总会的三楼改建为风宪官查案馆,密信、印模、周龙的工牌陈列其中。往来商人路过都会驻足观看,记住官商合流的代价。谢渊在《风宪官纪》中写道:"查案如医病,需望闻问切。望其印信之浊,闻其密信之腥,问其花押之颤,切其官心之腐。唯有如此,方能药到病除。"

风穿过查案馆的回廊,带着密信的故事飘向远方,仿佛在告诉世人:任何秘密终将被国法照亮,任何官腐终将被民心唾弃。

卷尾

太史公曰:观盐引密信之变,知官腐之深在于藏密,官奸之狡在于伪善。赵南星身为刑部尚书,本应守国法、护民生,却甘为镇刑司鹰犬,以花押行通敌,以齿痕分赃银,其罪擢发难数。然谢公以微缩信为引,以花押谱为剑,层层剥茧,终使官商合流之局大白于天下。后之居官者,当以赵南星为戒,守印如守心,护民如护国,方保官声不污、国法不弛。

喜欢玄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