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玄桢记 > 第385章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第385章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史突然上前,指着图中一处未标注的小径:"谢大人有所不知," 他故作熟稔地解释,"这七处都是老商路,瓦剌人也常来互市," 他用狼毫在图上添了个 "互市点","只是没来得及标注。"

谢渊的指腹抚过新添的墨迹,墨色比原图亮 —— 显然是临时补画。他想起《大吴边军制》规定,边地互市需由巡抚、总兵、通判三方会签,代王府从未报过甘肃镇有新互市点。"长史这狼毫," 谢渊突然注意到笔杆上的 "泰和号" 印记,"是晋商的商号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长史的手猛地抽回,笔杆在案上滚出老远,露出袖中藏着的瓦剌银币 —— 那是马队从敌营带回的 "回礼"。

谢渊将一叠边军密报拍在图上,最上面的一份写着:"德佑十五年九月,甘肃镇黑风口,晋商 ' 泰和号 ' 马队遇劫,实则私放瓦剌骑兵入关,劫走军粮三百石。"

"泰和号," 谢渊的目光扫过代王,"正是王爷长史掌管的商号。" 代王的指节捏得发白,却强作镇定:"商号众多,重名难免。" 谢渊却甩出泰和号的账册抄本,其中 "采办费" 一项,每月都有 "甘肃镇黑风口支出",数目与边军失踪的粮饷恰好吻合。

林缚突然想起查抄 "王记马行" 时搜出的通关文牒,牒上的 "泰和号" 印章,与图上的商号标记完全相同。"这些马队," 他的声音发紧,"根本不是采办,是给敌寇送粮。"

谢渊展开玄夜卫绘制的 "瓦剌商队画像",图中马夫的衣着、马鞍的样式,与代王府马队的一模一样。"边军说,这些马队的领头者," 他指向画像中最前面的人,"会说流利的中原话,却在不经意间露出瓦剌口音。"

代王的长史突然插嘴:"商队混居本就常见。" 谢渊却拿出截获的马队花名册,上面的 "王三李五 "等名字,在瓦剌细作的名单上都能找到对应的本名,只是换了汉姓。" 这些假名,"他冷笑," 怕是长史替他们取的吧。"

兵部尚书的额头渗出冷汗,他去年给代王府马队签发的 "边军免检" 文书,此刻成了纵容敌寇的铁证。那些马队经过关卡时,边军稍有盘问,就会亮出 "代王府" 的令牌。

谢渊用红线将七处重合点连起来,竟形成一个包围圈,将宣府、大同、甘肃三大边镇的粮仓、军械库都圈在其中。"王爷的商路," 他的声音震得烛火摇晃,"不仅能运战马," 顿了顿,"还能运敌寇的刀枪。"

代王猛地将图卷扯回,羊皮纸被撕裂的声音格外刺耳:"谢渊!你这是诽谤宗室!" 他的失态暴露了心虚,谢渊却注意到他撕裂的位置,正好是黑风口的标记 —— 那里藏着瓦剌细作的联络暗号,用朱砂写的 "鹰来" 二字,被撕成了两半。

谢渊突然转向宣府知府:"李大人," 他的指节叩着图中 "宣府中转站","代王府每月从你辖区调多少马夫?" 知府脸色煞白,支吾道:"大约... 五十人。_优\品~晓·说+蛧? `首,发¢"

"可边军报的是两百人," 谢渊甩出《宣府马夫名册》,"多出的一百五十人," 目光扫过代王,"都去了哪里?" 代王的长史慌忙解释是 "临时雇工",谢渊却拿出这些人的籍贯 —— 都来自瓦剌与中原交界的 "归化村",那是出了名的细作窝点。

林缚补充道:"这些人领的工钱,比寻常马夫高五倍," 他指向名册后的 "领款记录","签字的笔迹,与瓦剌细作的供词如出一辙。"

谢渊的指尖点向图中 "黑风口":"此处地势险要,按《大吴边防志》,需三人以上联名才能放行," 他盯着代王,"王爷的马队,为何单人就能通关?"

代王的声音带着怒意:"本王的令牌就是凭证!" 谢渊却拿出黑风口守将的供词,说代王曾威胁他 "若不放行,就参你通敌",守将怕丢官,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是放行," 谢渊的声音冷如冰霜,"是用王爷的权势,给敌寇开了侧门。"

左副都御史想为代王辩解,却被谢渊拿出的守将贿赂记录堵住嘴 —— 守将每月给代王府送两匹战马,换来 "放行便利",而这些战马,都来自瓦剌的 "互市"。

谢渊将边军的 "敌寇入侵记录" 与代王府马队的 "采办日程" 并排放置,入侵日期与马队经过重合点的日期,竟完全一致。"德佑十五年正月,马队过宣化卫,次日瓦剌袭扰;三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