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反对的声音,有人担心这会侵犯个人的隐私和自由,有人则对这种超越常规的科技感到恐惧。
面对这些质疑和反对,沈溯陷入了沉思。他深知,任何伟大的科学进步都伴随着风险和争议,但他也不能忽视这些担忧。在一次团队内部的讨论中,他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推动人类的进步,而不是制造混乱。我们必须在追求科学突破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社会和伦理的因素,确保这项技术的应用是安全和有益的。”于是,沈溯和团队开始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实验规范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共生意识实验的可控性。他们还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举办科普讲座和研讨会,试图消除人们的误解和恐惧。在这个过程中,沈溯逐渐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关于探索未知,更是关于如何运用知识,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随着实验的深入,共生意识网络不断完善,参与者能够感受到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在一次深度连接中,沈溯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里没有战争和冲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科技被用于造福全人类,而不是制造毁灭。这个画面深深地震撼了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广共生意识的决心。“我们不能再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里,”沈溯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我们必须学会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宇宙和自身,通过共生意识,我们可以汲取无数可能性中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i?z.h?a¨o¨w+e-n?x?u.e\.¢c~o+m-”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沈溯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在共生意识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却也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更是为了让人类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正的归宿,重新定义“人类存在的本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沈溯的指尖在量子计算机的全息键盘上悬停了三秒,最终还是按下了那个标着「深度同步」的猩红按钮。实验室的灯光骤然切换成幽蓝色,十二根神经接驳舱的舱门同时发出气压释放的嘶鸣,如同某种远古仪式的序曲。「所有参数正常,同步率89%,意识屏障稳定。」林晓的声音从控制台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面前的屏幕上,十二道代表意识流的光带正以惊人的频率交织,像是在编织一张覆盖维度的巨网。沈溯躺在最中央的接驳舱里,额头上的神经贴片传来轻微的麻痒。当意识开始剥离肉体的瞬间,他突然想起三天前在联合国听证会上,那位来自梵蒂冈的红衣主教质问他的话:「你敢确定,从奇点涌出的不是撒旦的呢喃?」这个念头在意识海中炸开的前一秒,共生网络完成了最后的接驳。十二个人的感知突然坍缩成一个点,又在刹那间膨胀成无垠的星云。沈溯「看见」自己同时身处十二具躯体——在实验室里记录数据的林晓,在月球基地种植改良小麦的志愿者,甚至是那个总爱对着奇点全息图发呆的实习生。更诡异的是,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个人视网膜上残留的影像:林晓昨晚没看完的女儿涂鸦,实习生藏在加密文件夹里的诗歌,还有月球土壤在显微镜下呈现的、如同星河般的结晶结构。「这就是……共生的本质。」沈溯的思维在网络中回荡,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涟漪。突然有股不属于任何个体的意识涌了进来,带着铁锈般的陈旧感。那是一段模糊的记忆:1945年新墨西哥州的沙漠,蘑菇云腾起时,一位物理学家下意识护住胸前的怀表,表盖内侧贴着泛黄的全家福。十二个人的意识同时剧烈震颤,林晓的现实躯体猛地抽搐了一下,监测仪发出刺耳的警报。 「是未实现的可能性在渗透!」沈溯试图加固意识屏障,却发现那些沉睡的可能性正顺着网络的缝隙疯狂涌入。他「看见」另一个版本的自己——没有选择物理,而是成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沈溯,正在手术台上切除病人的脑肿瘤,手术刀划开的皮层下,神经束闪烁着和奇点数据相同的幽蓝光芒。更可怕的景象接踵而至:一个被海水淹没的地球,人类进化出鳃裂仍在深海挣扎;一个意识被集体格式化的文明,所有人脸上都挂着相同的微笑;甚至有一个宇宙里,「沈溯」是团漂浮在气态行星里的能量体,靠吞噬星光维持存在。这些未被选择的现实像失控的潮水,拍打着共生网络的堤坝。「关闭同步!快!」林晓的声音穿透混乱的意识风暴。沈溯感觉到自己的意识正被撕扯成无数碎片,每一片都在哭喊着不同的人生。当接驳舱的强制脱离程序启动时,他最后捕捉到的画面,是所有可能性的尽头——一片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