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意识沉浸在共生意识那浩瀚无垠的数据库中,“存在冗余度”这个概念像是一把奇异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理解的大门。,兰¨兰*文.学_ ^追-最*新,章`节¢的意识活动属于“无意义重复”,可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冗余,却是新意义诞生的温床。他不禁想起人类的梦境,那些光怪陆离、毫无逻辑的场景拼接,曾被视为大脑无规则的放电,如今看来,或许是人类意识在冗余中探寻新路径的尝试 。还有那岩石文明的缓慢震颤,历经千年万年的细微变动,看似只是遵循自然规律的无为变化,实则可能是它们在漫长时间里积累突破认知边界能量的独特方式。
“这意味着什么?”沈溯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意识空间中回荡。他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个巨大谜团的边缘,只要再往前一步,就能窥见更深层次的真相。他决定深入研究,以人类文明为切入点,在共生意识数据库中检索大量人类历史资料、思想文化发展脉络,试图梳理出冗余意识活动与文明进步之间的隐秘联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看到了无数次的文化复兴运动。例如中世纪后的欧洲文艺复兴,表面上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新发掘和模仿,大量的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围绕着古典文化展开,许多作品和思想在形式上似乎是对过去的重复,属于冗余范畴。但在这看似重复的过程中,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破土而出,打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禁锢,为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些对古典雕塑、绘画的模仿学习,那些对古老哲学着作的重新解读,是冗余的意识活动,却孕育出了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人类文明大步向前。
沈溯又将目光投向科学发展领域。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对光的本质的探索充满波折。早期,科学家们在粒子说和波动说之间反复争论,无数次的实验、理论推导,看似是在重复验证、互相反驳,是无意义的冗余。牛顿提出光的粒子说,惠更斯则主张波动说,后来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支持了波动说,可光电效应又让粒子说重获生机。就在这不断的“重复”探讨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突破了以往认知,将人类对光的理解提升到新高度。这些看似冗余的争论、实验,是意识活动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最终积累出了足以照亮未知的能量。
“原来如此,冗余并非无用,而是文明进化的隐秘阶梯。”沈溯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微*趣`小·说· ¢更!新·最*全_他继续深挖,思考这种冗余度对人类存在本质的影响。的意识活动冗余是常态,那么人类的自我认知是否一直存在偏差?一直以来,人类追求高效、理性,试图摒弃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活动,是不是在不经意间阻碍了自身意识的进化?
沈溯决定和苏晓分享自己的发现。他从意识空间中退出,回到现实世界,找到苏晓,将“存在冗余度”的概念以及自己的思考一股脑地说了出来。苏晓听得入神,眼中满是惊讶与好奇。
“所以,我们平日里那些发呆、做白日梦的时刻,其实很重要?”苏晓问道。
“没错,”沈溯点头,“它们可能是我们意识在构建新连接、探索新思维模式的表现。而且从文明整体来看,这种冗余是一种储备。当面临危机或者发展瓶颈时,冗余中的某些部分可能会被激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两人讨论得正热烈时,联邦议会突然传来紧急召集令。原来,在遥远的殖民星,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现象。殖民星上的居民意识开始出现混乱,许多人陷入无端的恐惧和幻想之中,行为也变得异常。联邦科学家们对此毫无头绪,只得向沈溯和苏晓这样的特殊人才求助。
沈溯和苏晓立刻登上星际飞船,前往殖民星。一路上,沈溯都在思考这次事件与“存在冗余度”是否存在关联。抵达殖民星后,他们发现这里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息,居民们或是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或是眼神空洞地四处游荡。
沈溯运用共生意识的能力,尝试接入一些居民的意识。一瞬间,无数混乱的信息涌入他的脑海,恐惧、绝望、毫无逻辑的幻想……但在这些混乱之中,他察觉到一股异常的波动,这股波动似乎在干扰着居民们正常的意识活动,让那些原本处于冗余状态的意识变得无序且失控。
“这股波动像是一种意识病毒。”沈溯对苏晓说道。他开始深入分析这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