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是俸禄一样还要给他们发。
不过相比于之前,朱载圳所说确实己经能给国库省下不少银子了。
但朱载圳的话自然不仅限于此,察觉到嘉靖脸上那种失望的顿时便又继续说道:
“父皇,儿臣所说的一部分银子,也并非按照原本的宗室俸禄来发。”
“而是要根据各级宗室封地内的情况而定。”
“考察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当地的民生,教育,人丁,以及宗室的人丁等。”
“根据各藩地的情况,就像吏部给官员评定政绩的大考一般,宗人府每年也要根据宗室封地内的情况为宗室们进行考评,而后再发俸禄。”
“如此一来,他们当地的名声能上去,朝廷的税收自然也能上去,这笔俸禄掏得便也不亏。”
“而且这些宗室届时对于朝廷而言,便不再是光拿俸禄不干活。”
“百姓供养宗室,也不会再有怨言。”
听着朱载圳的话,嘉靖算是听明白了。
这其实都不是什么俸禄了,就是给这些将封地管理的较好的一些宗室的赏赐而己。
虽然这些赏赐注定不会很低,但是比起来之前那高昂的俸禄,己经少太多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宗室肯定会为了政绩,拼了命地封地治理好,不会再出现鱼肉百姓的事了。
毕竟老朱家的奇葩太多了。
这些年来,那些宗室什么事没做过?
有大兴土木的,有强抢民女的,有残害百姓的,还有侵占百姓土地的,嘉靖皇帝其实都心知肚明。
如此一来,他们再敢如此行事,虽然碍于都是一家人,皇帝不会处置他们,但是俸禄上,可就不好说了。
毕竟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
他们自然也会有所收敛。
再加上后面那几代人不用理会他们,朝廷在支出上自然就会少很多。
而且让他们自立更生,说不定将来我大明国力衰微时,还会出一个汉昭烈帝那样的人物呢?
再加上考评中还带着考察宗室人口的内容,将来宗室的人口必然也会减少。
朝廷的支出也只会更少。
毕竟这些年宗室人口暴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俸禄太高,又在封地闲着没事干,那就只能生孩子。
反正生了的孩子一样被朝廷养着,还能多领不少俸禄,他们自然乐得多生。
可按照朱载圳的说法,他们会忙于管理封地,会因为俸禄太少,因为过了五代之后朝廷便不再供养他们而不敢再多生。
想通这些之后,嘉靖皇帝心里顿时有些犯难了。
因为此时的他有些纠结。
朱载圳所说上下两策其实都很不错。
虽然第一策让嘉靖皇帝因为疑心病有些担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策同样可行。
可第二策似乎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