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的刷子在轻柔地拂过筋肉骨骼,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和微弱的酥麻感。一夜的静坐修炼,这微弱的气流在体内循环往复了不知多少个简化周天,每一次循环,都仿佛带走一丝沉积的疲惫,带来一丝新的活力。最终,这些气流如同春雨润物,渐渐融入他的血肉深处,消失不见,只留下全身暖洋洋的惬意和头脑前所未有的清明与豁达。
当床头那设定在五点半的刺耳闹钟骤然响起时,韩斌缓缓睁开双眼。窗外天色微明,晨曦初露。
没有熬夜后的头痛欲裂!
没有睡眠不足的萎靡不振!
反而觉得浑身舒坦,仿佛刚刚享受了一场深度按摩和高质量睡眠,四肢百骸充满了轻盈的力量感!精神更是前所未有的饱满和清晰,思维敏锐,感官似乎也变得更加通透了一些。昨夜经历的种种离奇、阿婆的离去、秦砚之的神秘、乃至那深渊的威胁,此刻都仿佛被这新生的精力暂时压在了心底,不再那么沉重迫人。
,!
“这…就是修炼的好处?” 韩斌握了握拳头,感受着体内涌动的活力,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坚定。他没有丝毫耽搁,迅速起身洗漱,换上校服,抓起书包,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出了家门。
清晨的老城尚未完全苏醒,空气微凉而清新。韩斌奔跑在熟悉的青石板路上,脚步比以往更加轻快有力,呼吸悠长而平稳。这一次,他没有在胡同里迷路,没有踩到湿滑的苔藓,更没有迟到!
当他第一个冲进高一13班的教室时,空旷的教室里只有桌椅和他自己的脚步声。窗外,晨曦的金辉正温柔地洒落在窗台上。他走到自己的“特座”坐下,没有像往常一样倒头补觉,而是破天荒地拿出了语文课本。
他翻到今天要讲的那一课——《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清雅的诗句映入眼帘。若是往日,韩斌只会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但此刻,在经历了昨晚万象藏渊的震撼和初次引气的奇妙体验后,再读这些文字,心境竟截然不同!
他仿佛能透过字句,感受到陶渊明挣脱官场樊笼、回归田园时的那份质性自然的由衷喜悦。“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那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画面,竟与他昨夜引气时感受到的那份天地间纯净的“清冽”与“生机”隐隐呼应!一种奇异的共鸣在他心中升起。他不再是机械地认字,而是尝试去理解诗句背后那份追求本真、复归自然的意境。
“叮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语文老师依旧穿着那身洁净的衬衣和青色长裤,步履沉稳地走进教室。他环视一周,目光在端坐预习的韩斌身上微微停顿了一下,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恢复了惯常的平和。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归园田居》。” 老师富有磁性的嗓音响起,带着岁月的沧桑感,开始了他的讲解:
“《归园田居》五首,看似独立,实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内在的联结,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描绘了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这些隐居生活的丰富侧面…”
韩斌第一次没有在语文课上走神或睡觉。他挺直了背脊,目光专注地跟随着老师的讲解。老师深入剖析着陶渊明如何在诗中抒发“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如何以“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辉映全篇”,如何通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这些分析,昨夜之前对韩斌而言可能只是枯燥的考点。但此刻,结合自身的体验,他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能隐隐体会到老师话语中那份对诗人心境的深刻洞察。他第一次觉得,这些古老的文字,似乎也蕴含着某种…“道”的韵味?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份挣脱樊笼、复返自然的澄澈欢愉,才是贯穿始终的灵魂…” 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韩斌微微点头,目光落在课本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句子上,若有所思。他的“樊笼”又是什么?是这看似平凡却暗藏诡异的世界?还是体内那未知的隐患?而“自然”…是否就是昨夜感受到的那片浩瀚星海与纯净灵气?
时间在专注的听讲与思考中悄然流逝。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优美的板书,窗外的阳光渐渐升高,由晨曦的温柔转为午后的明亮。韩斌第一次感觉一天的学习时光过得如此之快,不再是被动地熬时间,而是在主动地汲取和理解。
当放学的铃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