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内_容¢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强大的王朝,最终都化为了尘埃?”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但文明不同。文明是一套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内核。它没有固定的边界,没有唯一的载体。它通过文字、通过经典、通过器物、通过代代相传的习俗与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生生不息。即使承载它的国家灭亡了,只要它的思想和文化还在,它就能在新的载体上继续传承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你们看,从周天子的时代开始,我们就有‘天下’的概念。周天子不是一个国家的君主,他是‘天下’的共主,是华夏文明的象征。诸侯国虽然有自己的疆域,但他们都属于‘诸夏’,共享着礼乐制度和文化认同。那时的‘国’,更像是文明枝条上的叶片,而‘天下’,才是文明的根系所在。”
顾承安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遥远的过去。
他继续说道,用一种近乎讲学的方式,向太后和幼帝阐述着他的理念:“秦始皇统一六国,他做的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更是完成了一场文明的整合。他废除封国,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他消解了‘国家’的概念,将整个华夏大地熔铸成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文明容器。汉唐盛世,建立的是朝贡体系,那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辐射场域,周边区域是被文化所吸引,主动融入。郑和下西洋,展现的并非殖民野心,而是文明的包容与自信,是华夏文明对世界的善意和影响力。”
他看向窗外,语气更加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所以,太后,陛下。我所追求的,不是成为一个王朝的皇帝。王朝会更替,国家会衰亡。铁打的文明,流水的国家。我的目标,是让华夏文明永世长存,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这句话,是他对国家与文明关系的精辟总结,也是他行动的根本驱动力。
它如同惊雷一般,在太后和幼帝心中炸响。太后看着顾承安,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他宏大抱负的敬佩,也有对自己传统认知的颠覆,更有,对他那种超越世俗追求的深深吸引。
她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都围绕着皇权、国家、江山社稷。
顾承安的视野,却直接跃升到了文明的高度,让她看到了一个更加宏大、更加永恒的图景。
她从未想过,原来除了皇位和权力,还有如此深邃而伟大的追求。
“我所做的,不仅仅是挽救一个濒临灭亡的王朝,更是为了让华夏文明,能够在一个崭新的载体上,继续焕发生机,继续向前发展。”
顾承安的声音充满了力量与信念,“我要做的,不是一个国家的皇帝,而是华夏文明的传播者,是文明永生的守护者。我要让这个世界,因为华夏文明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进步。”
这番话,如同洪钟大吕,震撼着太后和幼帝的心灵。
幼帝虽然年幼,但也能感受到顾承安话语中蕴含的强大力量和远大志向。
他好奇地看着顾承安,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侍立在一旁的清霜,一直安静地聆听着。
她的眼神清澈而智慧,仿佛能洞察人心与世事。她看着太后和幼帝,心中对顾承安的理念深以为然。
她明白,太后和陛下虽然身居高位,拥有至高无上的名义,但他们的行为意志却常常被那些手握实权的臣子所架空。
他们的意志,也容易被外界的势力所左右。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掌控局面。他们是皇权的象征,却不是力量的源泉。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像顾承安这样能够翻云覆雨的能力。
清霜上前一步,轻声对太后说道:“姐姐,清霜斗胆进言。顾公子所言极是。国家有兴衰,文明却可以永存。而要守护文明,传承文明,需要强大的力量。姐姐和陛下之所以受制于人,并非因为身份不够尊贵,而是因为缺乏足以掌控一切的实力。”
她看向顾承安,眼中带着一丝敬意:“顾公子能够让凌霄宫凭空出现,能够让赵崇和周相这样的人物无声无息地消失,这等手段,已经超越了凡人的认知。这便是顾公子所掌握的……‘仙法’。”
清霜转头看向太后和幼帝,语气诚恳而充满智慧:“姐姐,如果陛下能够拜顾公子为师,学习这些‘仙法’,学习顾公子关于文明、关于力量、关于如何掌控世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