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岁时宴 > 第18章 寒食.千里江山图

第18章 寒食.千里江山图

批注:"朱砂染薏苡,寒食断人肠"。裴砚之捡起一片画轴残片对着朝阳,青绿颜料里竟嵌着极细的金丝——那是御用画师才被允许使用的"泥金勾勒法"。

午时三刻,开封府衙役押着谢家老仆经过汴河。老仆突然挣脱枷锁,从怀中掏出一把薏苡仁撒向水面。籽粒遇水即燃,青绿色火苗中浮现出谢沉砚与太医令密谈的剪影。更骇人的是,火焰熄灭后的灰烬在水面拼出完整的药方,正是三年前被调包的云老爷解毒方剂。

黄昏时分,裴七郎在修补好的食单第三十六页下,发现了用明矾水写的密信。当云娘用木芙蓉帕子蘸着醋液擦拭时,隐藏的笔迹渐渐显现——那是云老爷临终前记录的谢氏罪证,包括私吞贡品石青颜料、篡改御药房账目等十三条大罪。末尾特别标注:"并蒂莲开处,寒食案卷藏"。

次日清晨,沈知白带人挖开了云府旧宅的芙蓉花圃。三尺之下埋着个锡铁匣子,里面是用油纸包裹的《千里江山图》真迹。画卷展开时,夹层的薏苡仁粉簌簌落下,在阳光下组成了谢沉砚收买差役的证词。而画卷末尾的题跋处,赫然盖着先帝私藏的"宣和殿宝"印鉴。

五日后的大理寺公堂上,裴砚之呈上了从樊楼地窖残骸中找到的樟木箱锁扣。当师爷用醋液清洗锁孔时,竟倒出半勺凝固的石绿颜料——正是当年谢沉砚用来伪造云老爷笔迹的证物。而此刻的谢府祠堂内,那块"悬壶济世"的匾额突然自行断裂,露出中空部分藏着的毒药配方。

雨后的第七个清晨,云娘在裴家画坊晾晒受潮的食单。微风拂过时,她突然发现所有并蒂莲图案在阳光下会投射出相同的影子——那是个精巧的道观立体图。当夜,沈知白带人按图索骥,在废弃的玉清观地窖里,找到了谢氏与金人往来的密信,以及半箱染血的贡品颜料。

寒食节当天,新任太医令在整理典籍时,偶然发现《证类本草》的朱砂条目被人粘上了两页。揭开后是云老爷的亲笔记录,详细记载了谢沉砚用薏苡仁调包葛根粉的全过程。而在汴河码头,老艄公的乌篷船底突然浮起数十片画轴残片,拼合后竟是谢氏贪污的完整账册。

暮春的细雨又至,裴七郎撑着油纸伞走过樊楼废墟。一只夜鹭突然俯冲下来,衔走了半片发光的画轴残灰。他追着鸟影来到河湾处,发现浅滩上露出个铜匣——里面是用蜡封存的御医笔录,记载着先帝临终前见过谢沉砚献上的"长生药"。

当最后一页证据呈上公堂时,谢沉砚腰间的药玉突然裂成两半。藏在玉中的薏苡仁滚落公案,遇风即燃,青绿色火苗里浮现出他毒杀云老爷的完整经过。而此刻的云娘正站在画坊窗前,看着雨幕中渐渐清晰的彩虹——那虹光竟与《千里江山图》上的石青色调分毫不差。

暮色西合时,沈知白在验尸房有了惊人发现。当他用云娘送来的并蒂莲露擦拭谢沉砚的银针时,针尾暗刻的徽记竟与太医令药箱上的鎏金纹样重合。更诡异的是,针尖残留的毒物在莲露作用下,渐渐显出一幅微缩的《清明上河图》,而虹桥下的漕船正载着标注"葛根"字样的木箱。

五更梆子响过,裴砚之在整理证物时失手打翻了薏苡仁罐。散落的籽粒在青砖地上自动排列,形成与边防图完全吻合的缺口。最令人心惊的是,当晨光透过窗棂时,那些血纹竟如活物般游动起来,拼出"寒食夜焚画"五个篆字——正是三年前云府大火的日期。

大理寺地牢传来异动。狱卒发现谢沉砚的囚衣在无风自动,拆开针脚后,里衬上密密麻麻的契丹文在月光下化作流萤。这些光点组成的地图,精确标注了十二处关隘的换防时辰。而地图边缘用莲汁写的批注,笔迹与《寒食帖》摹本上的朱砂小字分毫不差。

画院老吏在修补残卷时,偶然将茶水泼在《千里江山图》的题跋处。浸湿的绢本突然浮现出第二层墨迹——那是用明矾水写的金国军令。更惊人的是,当云娘将葛根汁滴在印章位置时,残缺的"宣和"印竟显露出完整的"谢氏密押"西字。

太医令的紫檀药柜突发异香。沈知白撬开暗格,发现里面藏着用鱼胶封存的《宣和画谱》缺页。这些泛黄的纸页在遇热后,显露出用莲露调制的特殊墨迹:每幅颜料配方旁都标注着对应的毒物名称。而记载石青色的那页,赫然画着与谢府地窖相同的蒸馏器具。

暴雨冲垮谢家祖坟时,露出半截青玉碑。碑文记载的祭祖日期,竟与金兵三次南下的时辰完全吻合。当裴砚之刮开表面青苔,发现碑阴刻着用葛根汁浸染的星象图——北斗七星的方位,精确对应着边防图上的兵力部署。

云娘在蒸制莲露时,铜锅突然映出奇异景象。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