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傻眼了,哪里还有八路军的影子,早就撤了。
说起来,这就是李云飞的撤退方案,以攻代撤。
如果首接撤退,伤亡也许会小一点,但打一下,总归想的通。
三个基干团,伤亡1300多人,牺牲500多。
突击团伤亡500多,牺牲300多,之所以比基干团高,就是因为打的猛。
另外几个部队还有上百人伤亡,伤亡总人数超过了2000人。
如果再加上反正的300多伪军伤亡,那就更多了。
小鬼子被干掉了700多人,击毙800多顽军,总体看来,这仗打输了。
不过,最后能全部撤进山里,这就是胜利。
反正的伪军还有1500多人,正好可以弥补基干团的损失。
不过,太南支队要休整了,第一仗就是恶仗,如果加上小伤的战士,有一半人,剩下战斗力真的不多了。
主力三个团,伤亡不大,300多人,牺牲不到100人。
指挥部暂时安在了南风寨,原先的太南支队司令部。
部队再次散开了,临淇、西平加上白庙,都是八路军驻扎地。
李云飞悄悄给总部写了报告,除了把所有经过说清楚以外,还附上了检讨书。
作战总结、复盘、反思,也都另外写了报告。
还是着急了,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管,哪里这么容易。
熟悉抗战的人都知道,从41年开始,大部分根据地己经成型。
八路军跟小鬼子来回拉锯,前面是八路军攻势很猛,打的小鬼子收缩在一起。
等南边的战事一停,小鬼子从前线调回了五个师团,短短半年内,八路军根据地缩减了一半。
不但如此,还有兵力,也从最高峰时期的50万人,缩减到40万、37万、32万。
这中间有一部分是八路军主动缩减的队伍,也有一部分是跟小鬼子激战中损失的人员。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李云飞才想着是不是在最艰难日子来临之前,做最周全的准备。
现在看来,还是太着急了,上面那些领导哪里知道未来会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