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34章 何仪来投

第34章 何仪来投

整体而言,这辆战车中规中矩,但两个轮子之间的横轴,却用的是铁料与铜钱一比一的合金制成的。~兰?兰¢文*穴\ ~耕+鑫,罪·筷?

而且杨平还用这样的合金制成了圆柱形轴承,这轴承耐磨性、韧性都还合格。

再加上杨平用桐油和胶漆合成的润滑油,拉动这辆战车简直不要太轻松。

至于减震、悬挂这些玩意儿,暂时就不要想了。

战车上的武器是用精加工的竹片制造的一部双弓床弩,威力肯定没法和三弓床弩比,但这玩意儿体积要小一些,射出去的弩箭在百步之内也能射穿竹甲,三十步内可以射穿杨平部队装备的板甲,威力相当可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因为是固定在战车上,所以杨平给床弩下面配备了滑轮组,使得一个士兵就可以轻松完成上弦、发射任务。

两名弩兵控制双弓床弩,站在战车的最后边,他们两人的主战武器则是插在战车最后边的两支长度两丈的长戟。

战车前面两人是御手,手持盾牌与一支长度6尺的短戟,堪称攻防一体。

这样的战车共建造了12辆。

不是杨平造不起,而是他现在一车配两匹战马,他也就只有那20多匹战马。

不过杨平估计,仅凭他这12辆战车,在平原地带作战可以轻松碾压100名骑兵。

车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接受检阅的近卫旅士兵一个个昂首挺胸,神色肃穆地向战车上的杨平行注目礼,一声声“忠诚”从一个个大队级的方阵里呼出。

杨平以手捶胸还礼。

当战车驶过最后一个方队后,两匹战马掉头,开始缓缓加速,最后疾驰着向县衙门口跑去。

战车上的杨平意气风发,生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

随后就是各支部队的分列式,他们以大队为单位,列着战斗队形,高唱着《护民军团行军曲》,踏着鼓点,由东向西依次通过县衙大门口,“忠诚”之声不绝于耳。

看着近卫旅大出风头,教导旅的众军官们一个个暗暗咬牙,准备狠狠操练手下的部队,争取在五天后,换装完毕的检阅中好好露一次脸,杀一杀近卫旅的威风。

对于这种良性竞争,杨平是根本不会管的。

阅兵结束后,杨平就回到了县衙内他的住处,开始缓缓地向泛着金光的金属壳里,填装黑色颗粒状物体。

当将最后一个金属壳填装完毕,装上引线,盖上防潮帽后,杨平才深深地出了一口气。

看着自己床边的4个大箱子——每个箱子里装着5个小箱子,每一个小箱子里面是4x5=20枚半斤装药量的手雷。

四箱子整整400枚手雷,还有自己床边放置的这16枚散装手雷,这416枚手雷就是杨平忙活了五六天得出的成果。

因为手雷这玩意儿在三国时代就是无敌的存在,杨平也不放心把它放置到别处,只能堆积在自己的卧室里。

可以说,他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共舞——要是不小心点燃一个,不能说他会尸骨无存,就以杨平的预估,整个临颍县衙可能都会被夷为废墟。

收好手雷的杨平准备出去散散步,放松一下这几天紧张的心情。

只是刚出县衙,就有亲卫来报:“何副旅长回来了!”

杨平一听是何冬回来了,也不散步了,快步走回县衙。

在县衙大堂里,杨平不仅见到了何冬,还见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人——黄巾军渠帅何仪。

何仪为什么会出现在临颍县?这要从何冬回到汝南说起:

何冬于2月18日清晨带队出发,用两天时间,在2月19日夜,回到了汝南何仪的大营。

见到何仪,分叙亲情后,叔侄两人有一段对话:

何冬问道:“叔父可有一统天下之志?”

何仪自嘲着摇头。

何冬又问:“叔父可有割据一方之志?”

何仪想了想,自己有那个心,但是没那个本事,于是不甘的摇头。

何冬再问道:“叔父可有投效一方诸侯,得荣华富贵之心?”

这次,何仪点头,开口问道:“侄儿所问,必有其意,可直言。你我叔侄,无需如此大费周章。”

何冬这才开门见山地说道:“叔父,当今天下分裂,诸侯并起,各方势力下场搏杀。

时至今日,最强者为河北袁绍、兖州曹操、淮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