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带着两名正常身高的侍女收拾完了残局以后,吕布这才对那个高个子侍女说道:
“汝速去通知夫人,出来与长生一见,商议你家小姐的婚事。”
那高个子侍女脸色稍微有些微红,转头就走。
这让杨平更加确定,这根本就不是侍女,而是吕布的女儿。
(关于吕布的女儿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史书上没有记载。
本书中,就以汉朝女子取名使用率最多的一个字“姝”,给吕布之女取名吕姝。~e/z\k!a/n.s`.!c?o?m+
至于其年龄,根据资料考证,吕姝在建安元年,年龄大概在12岁到14岁。本书中取最大年龄14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吕布坐在主座上,此时是正襟危坐,杨平也就只能陪着他,端端正正的保持着正坐的姿势。
不多时,刚刚那位高个子侍女领着一位仪态端庄、大约20多岁的少妇(王允之女,嫁给吕布应该不到七年)进到厅内。
杨平赶忙起身,躬身行礼。
吕布这才向少妇介绍道:“夫人,此乃杨平,杨长生。是少见的青年俊才。
吾欲将阿姝许配给长生,特请夫人出面。
长生已无家人长辈,问名之事,只能亲自前来。”
吕布的意思很明确,我看中这个杨长生做女婿了,现在只是按照礼法,请你这位当家主母出一下面。
王氏对于杨平也是略有耳闻,特别是这位甚是胆大的少年,敢当面向吕布提出求娶其女儿。
听闻吕布的话后,这才大致端详了一下杨平。心中的印象是:面皮干净,五官端正,目若朗星,神采奕奕。除了瘦弱一点,长相方面倒是无可挑剔,
礼仪上倒也中规中矩。至于人品,相处时间不长,无法做出评价。
倒是眼前少年的才能,王氏敢说,这天下16岁的少年,还没有谁能如杨平这样短短两月之内做出好大事。
如此少年郎,配吕布之女,倒也绰绰有余。作为继母的王氏不着痕迹的看了一下旁边的高个子侍女,见其没有反对,
就对着吕布淡淡的说道:“此事吾已知晓。侯爷乃阿姝之父,选定之女婿,当是上等良人。吾应下便是。”
随即,王氏问杨平道:“长生,可报上姓名、生辰。”
杨平行礼恭敬的回答道:“小子姓杨,名平。蒙温侯厚爱,赐字长生。”
然后报上自己的生辰八字。
王氏在征得吕布的同意后,正色对杨平说道:“温侯之女,姓吕名姝,年14。汝下聘之时,可送阿姝之字(这就是待字闺中的意思)。”
杨平再次行大礼,表示自己知道了。
等正事办完,王氏就带着自己的侍女走了,留那个高个子侍女在屋中伺候。
所谓春困秋乏,酒足饭饱后,又安置了女儿的终身大事,此时的吕布只觉昏昏欲睡。
于是对杨平摆手道:“长生可去城西军营,告知文远,吾借兵与你之事,让其早做准备。明日,便让其到临颖城寻你,随你一起南下。”
说完,吕布对着门口站着的高个子侍女挥挥手:“汝送长生从前门出去。”
侍女行礼应诺,然后转身在前边引路。
杨平起身向吕布行礼后赶紧跟上。
许县的县衙曾做过颍川郡的郡治,面积倒也颇大。从后宅出来到前门,要走上几分钟。
杨平就在“侍女”身后,肆无忌惮的打量眼前那个高挑的身影。
可能是感觉到杨平的目光,高个子侍女在二堂仪门口转角处停了下来,目光不善的打量着身前的杨平。
杨平面带微笑的询问:“为何停下?”
高个子侍女想了半天,才憨憨的憋出一句话:“汝还能能长高否?”
这话太伤人了!杨平只能胡诌一句:“这位阿姊,平,属于晚长型。两年之内,身量应该能和阿姊相当吧。”
侍女表情很丰富的“哦”了一句,小声嘟囔着:“能长高就行。”
回答完问题后,杨平这才认真的打量眼前这位身材高挑的侍女。
怎么说呢:身材很好,但不符合汉末世家的审美(太高了)。
长相,只能说吕布的基因太强大了,她丝毫没有汉朝女子该有的柔弱,而是一股带着英气的中性美。
杨平感觉,有个模特身材的女汉子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