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小队的副队长刘凯带着一伍的军刺成员也回到了汝南。
此时再派遣斥候,命令侯宝也关注汝南局势。杨平估计,等自己到达沙河时,汝南的情报就会单方面向自己透明。
接到命令的冯宁也不含糊,告辞后就回到近卫旅的驻地,召集了一队12人的斥候,同样是连夜翻出了南城墙,过颍河向南而去。
送走了冯宁,杨平在县衙二堂接见了在此等候的护民军团司马钟矛和牛壮二人,询问了部队士气、以及关于后天南下的准备工作。
牛壮瓮声瓮气地回答道:"禀报都督,护民军团士气很旺,有违反军纪的,也都被属下按照纪律条令予以惩罚。目前倒是没有严重的违反军纪现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平同样给予这位铁面无私的军法司马予以表扬。
钟矛的汇报就比较冗长,但总结下来就是:"我们把能用的材料都用上,总共制造了1600多辆双轮板车,同时还准备了大量的扁担、竹筐。
除了我们随身携带的,我们此次一共可以运走近5000石粮食,足够保证咱们一万多人吃上一个月。"
三人讨论完南下的后勤事宜后,已经到了深夜子时。
杨平送走二人后,也疲惫地躺到床上睡着了。
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杨平的灵魂穿越过来已经两个多月了,这具瘦弱的身体也经过了两个月科学的营养补充,终于在这晚上让他做了一场十分美妙的梦。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杨平心情很好——终于感觉到这个身体没有废掉,还是有迎风招展的时候。
虽然明天就要南下了,但是今天的例行训练仍然在进行着。临颍城里仍然是一队队穿着“黄金甲”的士兵们在认真地操练。
早饭过后,杨平在县衙大堂内接见了两个人:一个是护民军团的秘书长张福,一个是后勤营负责分散型工作安排的陈姓老妇人。
杨平时间比较宝贵,也就不和这两人客气了,很直白地问道:"我护民军团明日将会南下汝南郡,不知你二人有何打算?"
头发没剩几根的张福这将近一个月吃的是和杨平一个级别的饭食,此刻脸颊上倒有了些肉,人也精神多了。
他站起身来恭敬地给杨平行礼道:"老朽张福,愿留于军中为都督效力。"
陈姓老妇人也起身行礼道:"老妇人陈兰,愿为都督效力。"
杨平示意二人坐下,然后说道:"既然愿意留下效力,你二人可将各自来历报上。"
张福缓缓地说道:"老朽乃临颍县土生土长之人,出生商贾之家。
只是后来家中得罪了权贵,一夜之间便落魄下来,老朽也远走他乡。
去年之时,老朽得了一场大病,病愈后自感时日无多,本想叶落归根,方于年前回到临颍县城。
却见县城内萧条至极,就连往日的权贵也不知迁到何处。
等死之人蒙都督看中,愿留于都督军中效微薄之力,愿有生之年能得见太平盛世。"
说罢,再次起身行礼。
杨平这次起身扶起张福,任命道:"本都督任命张福为护民军团司务长,归军团司马钟矛领导。"
张福拜谢。
陈兰介绍自己道:"老妇人出生于耕读之家,及笄之年选入宫中。
董卓祸乱洛阳、迁民于长安时,老妇人与相识之人逃出皇宫。
不曾想家中已遭大变,父母兄弟皆惨死于兵乱之中。不得已,嫁于临颍县一老鳏夫。
前年,城中起了时疫,老妇夫君丧命,老妇也险些丧命。病愈后身体极差,只得在城中等死。
守城月余之间,蒙都督赐药,老妇自觉身体康健如初也。
今都督欲南归,老妇孤身一人,愿为都督效力,共建太平盛世。"
说罢,也起身行礼。
杨平倒是恪守这个时代的礼仪,只是伸手虚扶,然后慎重地问道:"可否告知本都督,你陈家遭遇之兵灾,是何人所为?"
陈兰像是明白杨平的意思,直接回答道:"非是黄巾军所为,乃是孙坚、孙文台攻打洛阳时,袁公路少其粮草,发兵劫掠,致我家人数十口惨死。"
杨平轻叹一声:这个没有自保能力的小家族,在乱兵看来那就是肥肉。
旋即,杨平任命陈兰为护民军团司务长,归军团司马齐峰领导。
陈兰道谢后,杨平问道:"原临颍城中937名居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