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
十多部加了轮子的云梯,被辅兵们推着缓缓向城墙靠近。
在这些辅兵们旁边,是举着大盾、木板的战兵。
等靠近城头30步,这些战兵们就开始向城头进行零星的弩箭射击。
从低处往高处射箭,无论是箭矢的准度、还是威力,都是差强人意的,几轮射击对城头造成的伤亡寥寥无几。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压制城头上的弓弩手,让12部云梯挂上了城墙。
随着隆隆的战鼓敲响,手持圆盾、环首刀的精锐青壮,开始攀爬云梯。
城头上不断有滚木礌石、标枪箭矢向下杀去,攀爬的士兵们就如爬墙的蚂蚁一样,不时就有人惨叫着摔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攻城战的第一波攻击,城墙上的守军是精力最充沛的,攻城者成功几率也不高。
见能登上城墙者寥寥无几,而且还很快被城上守军反杀,黄邵敲响了铜锣,鸣金收兵。
稍事休息后,便开始组织第二波攻击……
3月11日这一天,黄邵的西城墙进行了5次攻击,最后两次几乎都快成功了,却被雷薄——这位放眼三国时代,也能称得上二流顶尖的武将,率领亲卫给打了下去。
天色将黑时,这一场惨烈的攻城战结束了。
黄邵清点损失,心疼得牙关紧咬——自己带来的3000余部众,已经伤亡了将近一半。
不过好在,那位后勤营的路大营长表示,受伤的700多人大都能救过来。
天黑后,上蔡城里的雷薄,又连夜发出了第二波求援亲卫。
这次的求援措辞更加急促,大有上蔡县城朝不保夕的感觉。
甚至,这次派出的亲卫是一人双马,几乎把马速提到了极限。
从上蔡城到平舆县城距离只有不到130里,一人双马即便是在夜间,3个时辰也就足够了。
确实,平舆县的桥蕤,在3月12日五更时分,接到了雷薄的第二波求援信使。
同样是3名亲卫,不过这3名亲卫,相比于昨天清早他接到的那3名亲卫,要狼狈得多。
雷薄的亲卫,上气不接下气地从怀中取出了雷薄的求援书信,只说了一句"上蔡城中能战之兵不足800",就晕了过去。
桥蕤急忙命手下亲兵,带着几位信使前去休息,自己则命令传令兵,去叫召集手下的十余名校尉。
不多时,十余名校尉纷纷赶到了平舆县衙。
桥蕤,这位三国时期的准一流名将,此时也没有昨天召集众校尉时那种风轻云淡了,
言语有些急切地问道:"昨日,本将军让尔等准备出兵救援上蔡县,所做之准备可曾完备?"
乔蕊的副将孙晨(此为虚构人物)起身答道:"禀报将军,4000精锐、1000民夫已于昨晚集结完毕,携带5日粮草轻装疾行,两日便可到达上蔡县,定能解上蔡县黄巾贼之围。"
桥蕤起身夸赞了一下孙晨,然后说道:"前日,本将军便接到了雷副将的通报,说是有万余黄巾贼围攻上蔡县。
但无论是雷副将,还是本将军,都未曾上心,毕竟雷副将有2500余精锐,守着城坚池固的上蔡城,这些打个坞堡都费劲的黄巾流寇如何能攻破?
然昨日清晨,本将军接到雷副将求援,言说此股黄巾贼极为善战,兼攻城器械犀利,只一日,雷副将便伤800余人。
刚刚,雷副将第二波求援信使赶到,言说上蔡城现只有800能战之兵,已是朝不保夕。
本将军决定,即刻率领4000精锐,1000民夫,火速前去救援上蔡城。"
乔蕊刚刚说完,副将孙晨恭敬地问道:"将军,既然上蔡城已只有800能战之兵,为何不传讯雷将军突围、撤兵,而让我等劳师前去救援?"
这位副将言外之意就是,只有800能战之兵,黄巾贼可能在今日就能攻破上蔡城,上蔡城还有无救援的必要?
谁知桥蕤却严肃地说道:"尔等也知道,左将军(袁术)对丢失城池之人,处罚何等严厉!再者,吾等袍泽又岂有不救之理?!"
桥蕤这话说完,在座的十余位校尉也都明白了——袁术这人确实刻薄寡恩,哪怕有一丝希望,雷薄都不想背着一个丢掉城池的罪名。
最重要的是,雷薄是桥蕤的副将,如果雷薄丢了上蔡城,桥蕤也要跟着吃瓜落。
况且,雷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