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82章 杨平的家底

第82章 杨平的家底

今天晚上接到的战报是,杨虎已经将都督划定的遂平县境内,14座坞堡全部拔掉。这其中,都督派去的说客立了大功。

杨虎的计划是,以自己的1500民兵加上姜奎部1000青壮,再从遂平县民众中抽调1000青壮,组建一支3500人的新兵营。"

杨平见黄正说的声音沙哑,随手递上了一杯温水,黄正喝完,缓了口气,继续说到:

"至于北宜春县,那里有3000多刘辟所部的俘虏。

第一师副师长马河,与副都督陈皮,将何师长(何仪)带来的4000青壮进行混编,配合上第一师的一些伤兵,组建了两个3500人的新兵营,

分别在北宜春县和阳安县(今驻马店市区附近)进行训练。

目前这两个新兵营,都督随时可以抽调兵员。

另外,第二师何师长(何曼)老营所在野王县(今沁阳县),也由刘七负责,整编了一个3500人的新兵营。

第三师黄师长(黄邵)老营所在地朗陵县(今确山县)。也整编了一支3500人的新兵营。

另外,我们在平舆县,用桥蕤所部的2000俘虏,以及近期招募的青壮,也组建了一个3500人的新兵营。

再加上西平县、偃城县、上蔡县3个新兵营,目前共计有十个新兵营,三万五千余人正在受训。"

,!

说到这里,黄正脸上那笑容是怎么都掩盖不住,自豪地说道:

"都督,再加上咱们的一万五千战兵,短短两个月,我等就从一伙流民,坐拥5万大军了!"

杨平听完,也是心中感慨,不过倒也没说什么,只是问道:"我提前让你召集各路主官,于明日正午前到平舆县开会,商讨扩军事宜,都通知到了吧?"

黄正回答道:"从平舆县向西,最远野王县也不过200余里,坐着单马双轮的传讯车,也不过一日多的路程。

明日午饭之前,除了张辽元帅在上蔡城外,其他各部主官都能到达。"

杨平听了点头,随后又询问,各部有没有按照命令,对汝河沿线的数个县展开分田编户的工作。

在得到黄正细致的回答后,杨平表示:自己这一天跑了100多里,很累了。

黄正、钟矛、路大识趣地告辞,杨平这才疲惫地躺到原本属于桥蕤的大床上。

天亮之后,杨平很规律的起床,进行例行的锻练。

早饭过后,杨平带着亲卫视察了这座相当坚固的平舆县城。

期间,不时就能看到一队队列队训练的民兵。

因为汝河附近有大量的竹林,而粗制滥造的竹甲,制作起来难度也不大。这些新兵们,每人都披着一副黄灿灿的竹甲,看上去倒也军容严整。

整个上午,不断有军官前来报到。

特别是宁季和石臼,这两位已经一个多月没见的老部下,二人激动地向杨平问好。

寒暄过后,杨平直接问起了正事。

作为木匠出身的农垦负责人,宁季向杨平汇报了北宜春县的春耕事宜、以及曲辕犁等新式农具的使用情况。

杨平在得知他们已经种下了30万亩田地后,对宁季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略带开玩笑的口吻对宁季说道:"你要做好准备,我要给你加加担子了。"

宁季立马起身回答道:"团长,这一个多月,我可是长了些肉的,再重的担子我也能接下了。"

一语双关,倒是让杨平对这个有些木讷的木匠刮目相看了。

随后,石臼向杨平汇报了武器生产的情况。

主要就是得益于这一片地带,有广阔的竹林,杨平设计的竹甲、竹弩、竹制轻型抛石机、竹制三弓床弩等武器,被源源不断地生产了出来。

石臼表示,这些竹制的武器,除了使用寿命太短以外,威力、防护力都算是不错,装备给民兵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当然,装备给主力作战部队,那肯定要优中选优了。

随后,石臼说的就是重点了。

只听石臼报告道:"团长,我们按照您的要求,将北宜春县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工厂。

城内所有居民全部都迁了出去。并且留了三个团,近1000人的民兵进行守护。

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先后建造了5座土高炉。

前两座因为当时手艺还不成熟,生产了几炉铁就炸裂了。

后来的3座,用了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