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衣袍,还不是为了省布料)。
不同的是,杨平为了节省布料,把那个中山装式的翻领,给改成了类似于唐装式的短立领。
颜色嘛,使用的是最好染的颜色——黄色(中原地区有大量的栀子花,这玩意染黄色是最简单的,只需要浸泡就行了)。?我-的¨书!城+ ′追+醉`薪/蟑′結_
但这件衣服却被染成了金黄色,上衣五个扣子也是金灿灿的合金,两个领子上的肩章带也是金黄色的。
而下边的裤子就更不用说了,金光灿灿。
甚至杨平还给何仪准备了一双皮底长筒布鞋——当然也是金光灿灿的。
仿制明朝时期的忠靖冠,也是金底红梁的。(图1)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杨平当众宣布了,组建护民军第一镇的通报后,随即任命何仪为护民军第一镇副总兵官,晋升其军衔为"佐军将军",级别为从四品。
随后,便将这一托盘的衣物交给了何仪。
杨平本来的意思是,让何仪找个去换衣服,结果,何仪可能是高兴过头了,也有可能是这位糙汉子,觉得军营里都是男人,有何不能见人的,
就在帅旗的旗台上,当众脱下了自己的衣物,露出那浑身强健的腱子肉,以及微微凸出的将军肚,还有那毛茸茸的大腿。
让杨平感到这家伙彪悍的是,其身上横七竖八的伤疤,有几道在杨平看来,很致命的伤,何仪这家伙竟然给挺了过来。
因为杨平部队的军装,已经在临颍县城给统一了,都是上衣、下裤的仿六五式军装,所以,何仪也能很熟练地穿上杨平为其量身定制的将军服。
穿上以后,何仪挺胸叠肚,整个人看着真的很是干练、威武。
随后,何仪单膝跪地,杨平将两个带着一颗黄金制成的五角星红底肩章,穿进何仪肩膀上的两个肩章带里,扣好扣子后,
再给何仪带上那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忠靖冠。
在何仪起身后,整个人立马就显得威武不凡。
在场的将士看着眼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就连在一旁观礼的张辽等人,也是满眼羡慕,暗想着这次大战一定要捞到足够的功劳,把自己身上这个校尉肩章,给换成金星肩章。
这次授衔仪式主角是何仪,杨平也不想抢人风头,于是仪式完毕后,就让何仪发表了一通感言。
结果,何仪大手一挥,大声喝道:"二三子,想不想穿这件衣服?"
下边的士兵们举着手中的武器,大声呐喊:"想!想!想!"
何仪哈哈一笑:"那二三子就要奋力杀敌,赚取足够的功劳。
记住,都督这里军功很公平,只要咱们有足够的功劳,早晚能穿上这套衣服。"
说完,就向杨平表示,我说完了。
杨平能说什么?接过何仪手中的铜皮大喇叭,轻咳一声,对着队伍吼道:"解散!"
解散队伍后,杨平再次带着军官们回到他的中军大帐。
说是中军大帐,其实就是一个用竹竿搭起来的简易房屋,上边用的是草席做底,再覆盖一层蓑草当作顶。
原因嘛,杨平这里缺少制造帐篷的苫布。
所以,整个河西大营里,都是那种类似于21世纪西瓜地那种三角棚——用竹竿木棍搭出框架,在上边盖上一层草席,就算是完成了。
一个窝棚住一个小队十二人,一个团有十六个窝棚,再在中间的走道上搭起凉棚,当作这个团的灶房和食堂。
在杨平这个茅草中军大帐里,只是召开了例行会议。
会后,杨平和张辽一起到河西大营的北边小码头,送别了阮齐、姚西等人。他们将驾驶着四艘双壳体船顺流而下,到淮滨县驻防。
看着东去的水流,杨平轻声问旁边的张辽:"文远,我记得你家祖上不姓张,应该姓聂。"
张辽愣了一下,淡淡地回答道:"确实,祖上因孝武皇帝时,马邑之谋未竟全功而获罪,阖族就改姓张。"(关于张辽祖上这一段,有兴趣的看官可以自己查资料,这里就不水字数了。)
杨平这才说道:"文远,汝之祖上为国出策,不惧风险,虽未能建功,但仍不失为国士也。"
看着不明所以的张辽,杨平继续说道:"文远,当今天下正逢乱世,而文远你有统帅之才,定能重现,甚至轻而易举地超越汝先祖之成就。"
杨平的话里,招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