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等麻烦)
潜伏在距离鄄城东南不足五十里的一座村庄里。村内无论老幼,尽数被刘备大军看押。
这一天(四月初五),对刘备来说,是最难熬的一天——
不时就有来这个规模颇大的村庄,走亲访友的人,被刘备手下精锐斥候擒拿,少有逃脱者,便被刘备手下两百余突骑快马击杀。
每一次看见有人接近村庄,刘备这位喜怒不形于色的枭雄,也都是心头一紧。
好不容易挨到天黑,刘备留下两百余人看押村庄内众人,自己率着万余精锐开始顺着官道向北而去。
直至四月初六五更时分,大军直抵黄河南岸,在黄河岸边的芦苇草丛中缓慢西进。
,!
最后停留在距离鄄城北城门,只有不足五里地的“青纱帐”里。`墈`书·屋+ -免!废+岳′犊/
刘备手下有一支突骑部队,这是他当年起家之时,与张世等人召集的乌桓、匈奴等善骑射者,与河北健儿一起组织的一支骑兵。
一直是刘备手的王牌,历经征战也只剩下这两百来人了。
刘备部署的突袭方针就是:
即便曹操能想到我会派部队来偷袭鄄城,那顶多会防备城南门、东城门、西城门,北城门曹操却不会防备——毕竟北面的黄河可不好渡过。
但刘备就从北面开始偷袭。
刘备命令手下的亲卫(白毦兵的前身)百余死士,趁着天未亮时悄悄潜伏到城门两侧,口含芦苇管潜伏到护城河内。
待天亮后吊桥放下、城门大开、行人出吊桥时,由这百余死士斩断吊桥上的绳索,抢夺城门。
而那两百突骑,潜伏在距城门外三里的稻禾地里(一种很高的农作物,各地称呼不一)。
为什么是三里?因为古代城墙外,除非是太平盛世,不然,三里之内只许种低矮的农作物,为的就是防止有人突袭城池。
刘备则率主力,等埋伏在后,等护城河里的死士夺门成功之后,会同两百突骑,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
三里地,突骑冲刺也不过四、五分钟时间,只要两百突骑冲入城门,自己再率万余人冲进去,鄄城就算是拿下了。
安排好各部事宜之后,刘备就和手下的军士们,开始默默地啃着干粮。
天色微微发亮,埋伏在芦苇丛以及稻禾地里的刘备士卒都紧绷了心情。
天光大亮,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传来,挂在鄄城北门上的吊桥缓缓落下。
已经打开的城门里,陆陆续续有不少行人出城开始下地劳作。
就在此时,忽然从吊桥旁的护城河里蹿出一群赤身裸体、口含利刃的精壮汉子。
有十余名精壮汉子手持大斧,迅速斩断了吊桥上的绳索;
其余百余名汉子,行动矫健地杀入城门洞中。
刚刚打开城门、还在打着哈欠的守城之兵还没反应过来,便被利刃割断了脖子,血溅城门洞。
百余赤身裸体的汉子,瞬间便杀入了鄄城北门,却不想,鄄城北城门内,竟然有了一道“羊马墙”。
就这么一道由边长百余步、高不足一丈的临时围墙组成的内瓮城,却成了这百余精锐的拦路虎!
此时,这道围墙南部的那道木门正在缓缓关闭,城门楼子上凄厉的号角已经响起。
刘备的这帮精锐亲卫,有径直率队冲向那座还没关上的门的,也有直接翻过这道不足一丈高的围墙,准备从大门后侧,打开这道勉强称之为内瓮城的城门。
刚开始,凭借着身手矫健,驻守在城头,以及瓮城边的一百余名曹军士兵,根本无法阻挡这帮虽赤身裸体,但武艺精熟、彪悍至极的刘备亲卫,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百步远的距离,也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
在伤亡了三四十人后,刘备的这帮亲卫彻底控制住了瓮城的城门。
这帮亲卫们,甚至能透过鄄城北城门的门洞,看到已经提起马速的两百突骑——仿佛胜利已经在握。
忽然,密集的箭雨,从城门两侧的两座大宅内射了出来。
鄄城原本没有瓮城,这道内瓮城还是这两天内,夏侯渊根据攻打临颍城时,登上城墙的士兵回忆,而模仿修建的,要不然,刘备也不可能一无所知。
另外,离四个城门最近的大院里,这几天也被夏侯渊征用了,安排上军士驻守警戒,以防不测。
而在北城门,则是有“曹家千里驹”之称的曹休,率领一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