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在袁术等人心中,太平民团、护民军,只是一帮造反的流寇。
主公可代入流寇首领的身份想一下。?齐′盛`暁_税_旺′ /冕-废?岳~黩/
如陈胜者,稍有胜利便膨胀起来,目中无人。
如张仪者,得势便猖狂!
亮知道,若穷人乍富,定会性格大变,能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若将太平民团、护民军,看作是一个穷人,此时击败袁术之后,已经相当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地位。
作为护民军的首领,都督您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就更容易解释了。”
听完诸葛亮的分析,杨平明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非就是那句21世纪的话:“我是个穷人,但我是个好人,我的节操全靠穷守着!
一旦等我有钱、有权了,我他妈绝对也不是什么好人!”
听到这里,杨平心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但却继续问诸葛亮:“孔明,计将安出?”
诸葛亮此时的心态很微妙——
他本来就是世家出身,只是此时家族落魄,已经快跌到寒门这个阶层了。
但再怎么落魄,人家还有个“门”呢!
而杨平这个造反头子,掀桌子的世家覆灭者,本来应该是他的死敌。
但这位死敌,却在早上的战场上表现得风轻云淡,知人善任,说让张辽全权负责战斗,杨平确实在整场短暂而激烈的战斗中,没有发出一个指令,
还能在战场上淡定地嗑着瓜子、吃着饼干。
在随从的诸葛亮看来,这绝对是明主之姿。
(杨平表示:我那只是不知道怎么指挥数万人战斗,就不瞎凑合了!至于吃饼干、嗑瓜子,那不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心情吗?)
特别是经过刚刚与杨平的战略推演,诸葛亮发现,如果杨平能妥善解决,他与袁术大战之后留下的烂摊子,老老实实地按照原先制定的策略去攻占荆州、挑动中原诸侯,杨平有七成的把握夺得天下。
既然眼前之人有真主之才,诸葛亮的内心其实已经倾向于投靠杨平了。
诸葛亮不断努力地用“杨平胜者为九州之主,败者开拓八荒”的说法,压制心中世家出身,对造反者带有的天然反感。
最后,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缓缓地对杨平说道:“都督年少有为,自当效仿骠骑冠军侯(霍去病),飞扬跋扈!亦当效仿陈胜之辈,贪财好色!”
杨平只是稍微思索一下,便回答道:“孔明的意思是,如陈胜一般,稍有胜利,便膨胀起来,目中无人,还得再加上个贪财好色。”
看着诸葛亮点头,张辽不悦。
因为此时的张辽心中,杨平就是完美的主公——有强大的意志力,对女色能够做到克制,毕竟,张辽可是知道当初在偃城县衙发生的事,
面对五个娇滴滴的小娘子,这位杨都督想到的不是化身恶狼,而是收拾自己那帮亲卫。
至于贪财,那就更不用说了——到目前为止,太平民团的各级主官、军官,甚至治下的百姓都分了土地,而杨平名下,只是象征性地领了100亩。
享受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时候,杨平吃的都是士兵们的大锅灶,穿的衣服,在军中和将士们基本相同,平时也不过是内里穿了件绸衣,外面穿的是麻衣。
但作为实际上的一方诸侯,能够如此简朴,已经超出了张辽的想象了。
可诸葛亮现在却撺掇我家都督贪财好色!
很不高兴的张辽,开言道:“都督人品高洁,怎能为眼前之困境而污了名声?!”
刘处和吴土也纷纷应和:“都督之人品,天下少有,以后也将是九州之主,怎能落得个贪财好色的名声?!”
杨平伸手示意他们都坐下,然后费劲地起身,对着身前的诸葛亮说道:“孔明之意,本都督已知晓——
本都督少年有为,若不做出反常的出格之事,怎能让袁术轻视于我,又怎能将归还其俘虏的事情做得合情合理?
他袁术又怎能安心地到徐州去搅局?”
诸葛亮无视了军帐中三位杀气腾腾的战将,对着杨平拱手问道:“都督可有策略?”
策略杨平当然也有——就在刚刚,他已经想出了一个绝对能让袁术信服的理由。
不就是自污一下名声嘛!这对从21世纪来到三国时代的杨平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