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早上,杨平在临颍县对面的颍河南岸汇聚中军诸将,部署明日的战斗事宜。?£精+武¢{小±|1说2网`e ?最a¥新.×章a节:更\新/?¢快;.
忽然,天空一声响雷,阴沉的天气瞬间便大雨如注,作战会议不得不暂停。
杨平带着徐晃等人走出中军帐,只见雨势越来越大,不多时便如瓢泼一般。
好在的是,杨平现在不缺营帐等辎重,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余军士纷纷入帐篷内避雨。
即便是站在营帐外值守的军士,头戴着护民军特有的直径超过60公分的宽大毡帽,肩膀上再披上草编的蓑衣,防水是没问题了。
于是,杨平命令徐晃、郑春等人返回各自营寨,安抚军士,待雨停后再做计较。
来自于21世纪的杨平可知道,中原地区每到农历六月初六,早晚必将会下一场大雨,千百年来不变。就是不知道这场大雨能下多久?
送走诸将,杨平进了中军帐,吕姝赶忙为其脱下蓑衣,忧心忡忡地说道:“夫君,这一场大雨下来,河水必将暴涨,既不利于我军搭建浮桥渡河。
大雨过后,路面泥泞,又不利于我军战车部队行动,此战,又平添了些许变数。”
杨平听了,却笑了笑:“阿姝不要担忧,为夫自有破敌之策。
昨夜,阿姝随我连夜率部北上,定是疲惫。
如今大雨滂沱,正宜睡眠,且好生安歇一时。”
说话间,就见杨平卸下了锁子甲,往自己的行军床上一躺,指了指旁边那个行军床:“阿姝赶紧躺下歇息,天大的事,待雨停了再做计较。”
见杨平这个一军主帅如此镇定,视颍河对岸联营数十里的近3万大军如无物,吕姝因为得知吕布被围于彭城而紧张的心情,倒也略有放松。
于是也卸了铠甲,躺到了杨平旁边的行军床上。
大雨下了整整一个白天,杨平也就舒舒坦坦地睡了一个好觉,就连午饭都没吃。
傍晚时分,大雨渐渐停歇。军师鲁肃差人禀报杨平。
杨平这才伸了伸懒腰,准备叫醒熟睡的吕姝。
好好的睡了一觉,此时的吕姝面色红润至极,杨平不由得起了捉弄之心,伸手轻轻地捏住了她那高挺的鼻梁。
吕姝条件反射的一拳捣来,杨平避闪不及,被吕叔一拳钉到了脸颊上,立马松了手,捂着脸颊直吸冷气。
吕姝睁眼看着捂着脸颊的杨平,赶忙拉住杨平的手腕,问道:“夫君?打疼你了?”
杨平只能讪讪地笑着:“阿姝,夫君无事。”
杨平知道,吕姝跟着吕布从小就东奔西跑的,虽然身体比天下大部分男子都要强壮,但那心思却是极其没有安全感,于是拉着吕姝的手,郑重地说道:
“阿姝,有夫君在侧,你无需如此戒备。”
宽阔的大帐里气温略有升高,幸而外边的卫兵又喊了一声:“都督起否?军师已在帐外等候多时。?优\品?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杨平这才松开吕姝的手,起身说道:“请子敬进来。”
当鲁肃进来时,杨平已坐在了主位,却见都督夫人,脸色略微有些不自然地站在杨平身后。但帐内的气味又十分温馨。
鲁肃行礼后说道:“禀报都督,大雨即刻将停,然,营寨北面的颍河水势大涨,浊浪滔滔,水势甚急,恐耽搁明日清晨渡河。”
听了鲁肃的话,杨平倒也没有急于给予回答,而是对大帐门口的亲卫说道:\"去请徐晃参军、杨虎师长,郑春、姜魁二位营长,到帐中商议。
另外,再去取上几份晚餐。\"
亲卫应命而去。
杨平这才随意的对着鲁肃询问道:\"子敬,你加入护民军也有一个多月了,说说你对我军的看法。\"
在鲁肃心中,既然杨平询问,即便是问得再随意,他也得打起精神回答。
组织了语言,鲁肃慎重的说道:\"都督,我护民军相较于天下其他诸侯军队,披甲率近乎百分之百,断崖式领先于天下各个诸侯。
就兵器而言,长短兵、辅助兵器配置均十分合理。
然而,仅凭装备精良,这并不是我们护民军能够每战必胜的关键因素。
我护民军相较于天下诸侯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指挥体系!
这指挥体系不仅体现在我军纪律严明、组织严密。
而这两项带,来的就是我护民军士气高昂、后勤保障得力。\"
(鲁肃跟着杨平,也学了些现代军事术语。)
鲁肃以极短的话语,概括了杨平军事上的优势。
杨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