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是王小虎一贯的行事风格。?暁`税^宅\ ^更,欣.醉.筷,
养蜂这个念头一旦在心里扎了根,就如同雨后的春笋般疯狂生长,让他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走,我们回去,哥给你们看看,要怎么把小蜜蜂请到咱们家来。”王小虎拉起弟弟妹妹的手,意念一动,三人便回到了现实世界的家中。
外面的天色己经擦黑,家里静悄悄的。王小虎先去厨房,熟练地生火烧水,然后从空间里取出一些金麦面粉和牛奶,准备做点简单的晚餐。
饭桌上,兄妹三人一边吃着松软香甜的牛奶小馒头,一边听王小虎讲着关于养蜂的计划。
“要想让蜜蜂来咱们家安家,首先,得给它们盖一栋舒服、漂亮的大房子。”王小虎喝了一口温水,慢条斯理地说道。
“盖房子?给蜜蜂盖房子?”小花嘴里塞着馒头,含糊不清地问,大眼睛里充满了新奇。在她的小脑袋里,蜜蜂不都是住在树洞里或者屋檐下吗?
“对。”王小D虎点点头,“而且不是随便盖的,得按照最科学、最方便我们以后收蜂蜜的样式来盖。”
对于如何养蜂,王小虎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穿越前看过的一些纪录片和科普视频。,墈`书,君/ !首¨发*那些零散的记忆碎片,在“悟性逆天”这个能力的整合下,迅速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一套清晰完整的理论体系。
他知道,传统的圆筒形蜂箱或者掏个树洞那种养法,效率太低,而且取蜜的时候基本等于毁巢,对蜂群伤害很大,是一种杀鸡取卵的方式。
而他要做的,是后世那种标准化的、可以自由组合、对蜂群干扰最小的“朗氏蜂箱”,也叫“活框蜂箱”。
吃完晚饭,王小虎让弟妹自己去玩,他则走进书房,从空间里取出纸和笔。这种精细的绘图工作,需要绝对的安静。
他点亮了桌上的煤油灯,昏黄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王小虎闭上眼睛,脑海中,一个标准蜂箱的立体结构图被迅速构建出来。
“首先,是底座和箱底板。”他喃喃自语,手里的铅笔开始在白纸上飞快地移动。
一个带着起落板,方便蜜蜂进出的箱底结构跃然纸上。他还特意在图纸旁边标注了尺寸,精确到毫米。.t?a-k/a`n*s*h?u~.?c′o.m′虽然他现在手头没有那么精密的测量工具,但有精神力在,他完全可以做到比任何尺子都精准。
“然后,是蜂箱的主体,也就是‘巢箱’。”
这是蜂王产卵、哺育幼蜂、储存基础食物的地方,是整个蜂群的核心。他设计的是一个标准的十框箱,长宽高都有严格的比例。
“最关键的,是里面的‘巢框’。”
王小-虎画下一个个“口”字形的木框,并且在侧面画出剖面图,详细标注了上梁、侧条和下条的尺寸。他心里清楚,活框蜂箱的精髓,就在于这些可以自由抽取的巢框。每一个巢框之间的距离,以及巢框与箱壁之间的距离,都必须保持一个特定的宽度,也就是所谓的“蜂路”。
如果间距太大,蜜蜂会用蜂蜡搭建赘脾,把巢框连在一起;如果间距太小,蜜蜂无法通过,还会用蜂胶封死。只有保持在七八毫米左右的精确蜂路,才能让蜜蜂自由通行,而又不乱造,从而实现对蜂巢的轻松管理。
画完巢箱和巢框,他又开始设计巢箱之上的部分。
“为了以后能收到更多的蜜,巢箱上面,还要加‘继箱’。”
继箱的结构和巢箱基本一样,但通常会浅一些,专门用来让工蜂储存多余的蜂蜜。
“而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必须放一个神器——‘隔王板’。”
王小虎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这个东西,可以说是现代养蜂技术的一个核心。它就是一张布满了精确尺寸孔洞的板子,这些孔洞,体型较小的工蜂可以自由钻过,而体型较大的蜂王和雄蜂则无法通过。
这样一来,就能把蜂王牢牢地限制在下面的巢箱里产卵,保证了上面继箱里储存的,全都是干干净净的蜂蜜,不会混入蜂卵和幼虫。这对于保证蜂蜜的纯净度和品质,至关重要。
“最后,是内盖和箱盖。”
内盖上要留一个通气和饲喂的口,而最外面的大盖,则要做成带有坡度的屋顶样式,最好再包上一层铁皮,用来防雨防晒。
一张、两张、三张……
王小虎完全沉浸在了设计的乐趣之中。他把蜂箱的每一个部件,都单独绘制了详细的零件图,并且标注了名称和尺寸。
巢箱、继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