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厉兵秣马:陆军视察与扩军之策
1940 年,欧洲大陆局势波谲云诡,德国在军事战略布局上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期。+1_8+0~t·x-t~..c_o\m,在对导弹部队及情报工作相关事宜进行深入考量之后,我深知陆军作为德国军事力量的基石,其发展态势对于德国在这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的走向具有决定性意义。于是,我将工作重心转向陆军,决定对陆军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视察,并基于当前局势做出重大决策——尽可能大规模地扩充陆军兵力。而回顾 1939 年德军的部队数据,能为我们的扩军决策提供坚实的参考依据。
一、回溯 1939 年德军陆军概况
在开启视察之旅前,参谋人员向我详细汇报了 1939 年德军陆军的详细数据。1939 年,德国陆军己经展现出强大的实力,总兵力约为 275 万人。这支部队在编制上分为多个层次,包括集团军、军、师等单位。
当时德国陆军拥有 103 个师,其中包括 35 个步兵师、6 个山地师、1 个骑兵师、1 个轻装师、10 个装甲师和 4 个摩托化步兵师。步兵师作为陆军的主要力量,平均每个师约 17000 人,装备有大量的轻武器,如 Kar98k 步枪,全师大约配备 12000 支,这种步枪有效射程可达 800 米,精度和可靠性都相当出色,是步兵在中远距离作战的主要武器。此外,每个步兵师还装备有 MG34 通用机枪约 570 挺,其射速快、火力持续性强,为步兵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撑。在火炮方面,每个步兵师配备有 75 毫米及以上口径的火炮约 70 门,包括榴弹炮、加农炮等,这些火炮在战场上可对敌方阵地进行有效的火力覆盖和支援。.k!a~n`s\h`u+g,u?a?n′._c!o?m¨
山地师则针对山地作战环境进行了特殊编制,每个师约 14000 人。他们装备了适合山地运输的骡马,同时配备有轻型火炮,如 75 毫米山炮,便于在山地复杂地形中进行机动和作战。每个山地师大约有 36 门 75 毫米山炮,其轻便灵活的特点使其能在山地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装甲师作为德国陆军的精锐突击力量,在 1939 年发挥了巨大的作战效能。每个装甲师约 15000 人,装备了大量的坦克。以三号坦克和西号坦克为主力,三号坦克装备一门 50 毫米火炮,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火力,每个装甲师大约配备 150 辆;西号坦克装备一门 75 毫米火炮,火力更为强大,每个装甲师约有 90 辆。此外,装甲师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装备,以增强其作战的灵活性和火力支援能力。
摩托化步兵师强调快速机动性,每个师约 17000 人,主要依靠机动车辆进行快速部署和作战。他们装备的武器与步兵师类似,但更注重与装甲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配备了大量的卡车、半履带车等运输车辆,以便能够迅速跟随装甲部队行动,扩大战果或进行防御。
二、陆军基地视察之旅
清晨,阳光洒在德国广袤的大地上,我踏上了对陆军基地的视察行程。第一站是位于德国中部的一座大型陆军基地,这里是德国陆军多个精锐师团的驻扎地,宛如一座军事力量汇聚的钢铁堡垒。
踏入基地,整齐划一的营房、排列有序的装备以及士兵们充满朝气的面容,展现出德国陆军的严谨与活力。¨我¨地¨书/城* `芜·错·内¨容·基地指挥官身着笔挺的军装,迈着坚定的步伐前来迎接我,随后引领我开始视察。
我们首先来到训练场,士兵们正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只见步兵们身姿矫健,在模拟战场上灵活穿梭,熟练地操作着武器,进行战术演练。指挥官介绍道:“阁下,步兵作为陆军的核心力量之一,我们始终注重他们的战斗技能训练。除了常规的枪械操作、战术配合训练外,我们还针对不同地形和作战环境,开展了多样化的模拟训练,以提升他们在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我观察到士兵们使用的枪械,询问道:“目前步兵装备的枪械性能如何?是否满足实战需求?与 1939 年相比,有哪些改进?”
指挥官回答:“当前步兵主要装备仍然是 Kar98k 步枪,它的性能稳定可靠,有效射程可达 800 米,在远距离作战中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与 1939 年相比,我们对其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改进,比如优化了枪膛的加工工艺,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部分部队还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