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章:转机初现与新的布局
在这胶着的局势中,转机竟意外地出现了。¢微¨趣*晓,税,网! /已?发+布,罪~芯-璋,截/德国情报部门在一次看似寻常的情报收集分析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英国在调配资源支持全球反德联盟的过程中,其国内的工业生产与后勤补给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压力。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以及对海外军事行动的大规模投入,英国本土的工业原料供应逐渐紧张,一些关键工厂的生产进度被迫放缓。同时,其后勤补给线在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分布时,也显得捉襟见肘。
我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打破僵局的绝佳机会。而在把握机会之前,先审视当下德国自身的实力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德国的占领区域己颇具规模。在欧洲,德国牢牢掌控了包括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丹麦等国的大部分领土,面积总计约120万平方公里。在北非,德军成功占领了从摩洛哥东部至利比亚西部的广袤区域,这片区域面积达到约200万平方公里。加上中东地区亲德势力在德国支持下所控制的部分区域,如伊拉克部分油田产区及周边地带,约30万平方公里。德国及其扶持势力所控制的总面积己接近350万平方公里。
德国的军事力量也相当可观。·珊-芭~墈\书*徃· ^嶵′薪,蟑′节.埂′欣.筷_陆军作为德国军事力量的核心,拥有超过300个师的兵力,约500万人。其中,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的数量达到80个,装备有“虎”式、“豹”式等先进坦克超过10000辆,各类火炮50000余门。空军方面,拥有作战飞机超过12000架,其中包括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德国空军飞行员训练有素,具备在复杂气象和战斗环境下作战的能力。海军虽然在规模上相对陆军和空军较小,但拥有各类舰艇800余艘,包括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等。潜艇部队更是德国海军的一把利刃,拥有超过400艘潜艇,具备强大的海上破交能力。
工业产值方面,德国在战争期间实现了工业的高度动员。国内的工业体系围绕战争需求进行了全面调整,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行业纷纷转向军工生产。以1940年为例,德国的工业产值达到约600亿帝国马克,其中军工产值占比超过40%。德国的机械制造能力强大,能够高效生产各类武器装备,从精密的枪械到大型的坦克、火炮,其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化工产业也为战争提供了重要支持,不仅生产炸药等常规军品,还在合成燃料等领域取得突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墈~书`屋¨小\税!惘` ~罪?芯^章!結,耕+辛?快′
能源占有情况对于德国的战争持续能力至关重要。在占领区域内,德国控制了部分欧洲的煤炭产区,如波兰的上西里西亚煤田,这保证了德国在煤炭能源上的基本自给自足。在石油方面,虽然德国本土石油资源匮乏,但随着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德国扶持的亲德势力控制了部分油田,目前每天能够获得约5万桶的石油供应,尽管这与德国庞大的战争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但随着中东局势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增加石油获取量。
基于如此实力背景,德国迅速调整战略布局,决定从海上和空中对英国进行更为猛烈的打击,进一步加剧其国内的困境。
德国海军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针对英国海上运输线的袭击行动。我们挑选了经验丰富的舰长和船员,配备最先进的舰艇,组成了多支突袭舰队。这些舰队利用德国先进的航海技术和情报系统,巧妙地避开英国海军的巡逻,潜入英国重要的海上运输航道。在夜幕的掩护下,突袭舰队如幽灵般发动攻击。德国舰艇上装备的新型鱼雷具有更高的航速和命中率,能够在远距离精确打击英国运输船只。同时,舰炮也发挥了强大的火力,对毫无防备的英国船队进行猛烈炮击。每次袭击都给英国的海上运输带来沉重打击,大量物资沉入海底,进一步加剧了英国国内物资短缺的状况。
德国空军也积极配合,加大了对英国本土的空袭力度。我们出动了最新研制的远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配备了先进的导航系统和精确投弹装置,能够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准确地对英国的工业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轰炸。在空袭中,德国空军采用了新的战术,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的地毯式轰炸,而是针对英国的关键工业设施,如钢铁厂、炼油厂和军工厂等进行精准打击。每一次空袭都经过精心策划,情报部门提前收集目标的详细信息,为轰炸机提供精确的坐标。轰炸机编队在战斗机的护航下,突破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