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上奴隶制了,这怎么不算一种开历史的倒车呢?】
【在二皇子无止尽的消耗民力下,死亡率飙升,很快就达到了封地内出生率的十倍。从数据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算出,如果二皇子的这片封地不需要百年,只需要短短西十年,就能消灭所有会呼吸的黔首。】
【从这种角度,江淮后人真的得感谢那名进献仙丹的术士。没有他,二皇子继续折腾封地,那靖初江淮籍的黔首应该早死绝了。】
文武百官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听到二皇子能将这种富庶地带,经营成这种鬼样子,还是两眼一黑。
尤其是祖籍是江淮一带的,尚有亲朋居于此地的。
更是恨顾鹫曜恨得牙痒痒。
恨他的又何止因为君夺臣妻行为,面皮被踩到地上的官员。
若不是二皇子被圈禁在王府中,不得外出。
恐怕若是二皇子出现在江淮街巷里,会被拼着自己这条贱命不要,也要将他套麻袋一顿暴揍的普通黔首团团围住。
抱着俩酒坛醉生梦死的二皇子,蓦地打了个寒颤。
继而仰倒瘫在了地上。
【长幼有序,我们先说二皇子,再来谈谈三皇子的丰功伟绩。】
【三皇子比起残暴,更多是昏聩,而且是个没有自知之明,喜欢阿谀奉承小人,重用奸佞的庸君。】
【三皇子认定自己是天选之人,肯定能坐上皇帝宝座,凭借宽仁爱民,让天下归心,连北疆蛮夷也会折服于自己高贵的品行之下。】
【这种种想法,能从他往日的言行中窥探到一二。】
【靖元二十七年,三皇子封地因为洪涝灾害,淹没了长江沿岸种满庄稼的农田,一时间粮食价格飞涨,受灾最严重的洪区出现起义军,三皇子震撼之余,觉得定是自己德行没有修到位,让上天不满意了,于是下了罪己诏。其实到这一步的时候,还挺符合正常朝代遭遇灾异的流程,接下来从国库里掏银子救灾,黔首们自然会感念皇恩。】
【但三皇子不,他就只发罪己诏。发了一篇,发现洪灾不减,就发第二篇。最后连发十八篇罪己诏,终于感动了上苍,洪灾没了!】
【三皇子手下文士纷纷赞颂君上的圣明,只有枉死的黔首,才能真正感受到他的大缺大德。】
【因为那算屁的感动上苍,黔首都抗洪大半个月了,也该结束了!】
【三皇子无师自通的这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其实与二皇子主动残害百姓的行为,导致的后果不相上下。】
【但为什么,在后世谈论起暴君和庸君时,大家都一边倒的认为,庸君比暴君的危害更大呢?】
【因为——】
【暴君如刀,见血封喉;庸君如锈,蚀骨无形。】
【妄功如炬,焚国自戕。】
……
很多时候,坏人的费尽心机,抵不过蠢人的灵机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