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凭借无敌铁骑大败李绩之后,威名在黔州乃至周边地区迅速传开。!t.i.a-n¢x+i*b`o¢o/k~.^c¢o′www. 黔州百姓对他的拥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军中士气更是高昂到了极点。望着士气如虹的将士们和满心期待的百姓,李承乾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决定誓师北伐,进军关中,以正天下视听。
在黔州的校场上,旌旗猎猎作响,十万无敌铁骑整齐排列,犹如钢铁长城。李承乾身着一袭金色战甲,头戴紫金冠,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将台上。台下,将士们的目光坚定而炽热,紧紧盯着他们的主帅。
“将士们!”李承乾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校场,“我们在黔州,为了正义,为了百姓,一次次击退来犯之敌。但如今,那朝堂之上,有人蒙蔽圣听,行不义之事。我们不能再偏安一隅,我们要北伐关中,去澄清玉宇,去让天下知晓我们的志向!”
“北伐!北伐!”十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要将天空撕裂。那激昂的呼声,表达着他们跟随李承乾征战天下的决心。
“好!今日,我们便在此誓师,不灭奸佞,不还天下清平,绝不罢休!”李承乾抽出腰间佩剑,指向北方,剑身闪烁着寒光。^k_a!n¨s\h?u\z¢h¨u-s/h.o,u~.*c′o^m?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北伐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铁骑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沿途百姓听闻李承乾北伐之事,纷纷夹道相送,为大军提供粮草和物资。
李承乾誓师北伐,其势如破竹,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长安朝堂掀起惊涛骇浪。长安城中,各方势力与人物反应各异,各怀心思。
太极殿内,李世民面色阴沉,端坐在龙椅之上,下方朝臣们鸦雀无声,大气都不敢出。长孙无忌站在群臣之首,眉头紧锁,心中暗自忧虑。他深知李承乾此举非同小可,若处理不当,大唐恐陷入内乱。“陛下,李承乾此次北伐来势汹汹,且一路收拢民心,切不可小觑。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平息这场战乱,否则局面恐难以收拾。”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扫向众人:“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房玄龄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李靖、李绩等将军皆是能征善战之辈,定能不负陛下所托。′山.叶?屋? *首·发,但此时也需稳定民心,安抚朝中各方情绪。臣以为,可发布诏书,向天下阐明李承乾之举为叛逆,以正视听。”
李世民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准奏。即刻拟诏,昭告天下。”
而此时,李泰在一旁眼神闪烁,心中暗自思量。他一方面担忧李承乾的叛乱会影响大唐局势,另一方面又隐隐觉得这或许是自己进一步巩固地位的机会。若能在这场平叛中有所表现,说不定能在父皇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父皇,儿臣愿为朝廷效力,虽无带兵之能,但愿奔走各方,协助筹备军需,为平叛大军提供支持。”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色稍有缓和:“泰儿有心了。”
李治则站在一旁,面色略显紧张与忧虑。他生性仁厚,对兄弟之情颇为看重,但李承乾此次举动己触碰到父皇底线,他不知该如何是好。“父皇,大哥此举实在糊涂,但……还望父皇能念及父子之情,若能有转圜余地……”
李世民瞪了李治一眼,厉声道:“逆子谋逆,国法难容!此时不是谈父子之情的时候。”李治吓得赶忙低头,不敢再言语。
除了朝堂之上的这些反应,长安城中的世家大族也各有打算。那些与皇室关系密切、利益捆绑较深的世家,纷纷表态支持朝廷平叛。他们深知,一旦李承乾成功,现有秩序被打破,自己家族的利益必将受损。
然而,也有部分世家暗中观望。他们认为李承乾一路势如破竹,说不定真有成功的可能。这些世家一方面与朝廷保持着表面的忠诚,按时提供军需物资;另一方面,也悄悄派人去接触李承乾的势力,试图为家族留条后路。
其中,清河崔氏的家主崔敬德召集家族核心成员商议。“如今局势不明,李承乾与朝廷胜负难料。我们不可将宝全押在一边。派人去与李承乾那边接触,看看他们的态度,但务必小心行事,不可让朝廷察觉。”
而弘农杨氏则相对保守,家主杨崇礼说道:“我等世代受朝廷恩泽,此时应坚定站在朝廷这边。若贸然与叛逆勾结,一旦朝廷取胜,我杨氏恐万劫不复。”
在那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广袤平原上,李承乾的北伐大军与李靖等人率领的朝廷大军相隔数里,扎下营寨。双方营中,都在紧张地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