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长治久安。他这般打破平衡,大唐恐怕又要陷入动荡了。”
李世民微微皱眉,继续说道:“还有他那所谓的新选官制度,大量启用寒门子弟。这些人虽有才华,但根基浅薄,在朝堂上毫无根基,如何能与世家抗衡?又怎能真正撑起大唐的江山?”
李泰连忙应和:“父皇说得太对了。*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那些寒门子弟骤然得势,难免会得意忘形,而且缺乏人脉和经验,根本无法应对复杂的朝堂局势。李承乾这是在拿大唐的未来冒险啊。”
然而,李世民和李泰在囚室中的这番点评与打击,并未影响李承乾改革的步伐。朝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制度的优势愈发明显。那些通过新选官制度上位的寒门官员,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与干劲,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不少成绩。
世家大族虽然一开始对李承乾的举措极为不满,但在李承乾恩威并施的策略下,也逐渐收敛。李承乾一面强硬地打压那些妄图反抗的世家势力,一面又给予配合的世家一定的利益和地位,引导他们与新的朝堂秩序相融合。
朝堂风气焕然一新,政务处理更加高效,百姓生活也逐渐安定。长安城中,百姓对李承乾的赞誉之声越来越多。
在长安城一处奢华却隐蔽的深宅大院中,气氛凝重而诡谲。世家大族的几位核心人物齐聚一堂,为首的正是清河崔氏家主崔颢,他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阴鸷。身旁坐着弘农杨氏家主杨峻、河东裴氏家主裴矩,以及其他几个世家的代表。
崔颢轻轻敲打着桌面,率先打破沉默:“李承乾这小子上台后,推行的新政严重损害了我们世家的利益,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权势和根基都将不保。”
杨峻眉头紧皱,附和道:“不错,他削弱我们的权力,大量启用寒门子弟,完全不把我们世家放在眼里。必须想个办法,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
裴矩轻抚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首接与他正面抗衡恐怕不妥,李承乾如今手握大权,又有一批效忠于他的臣子。我们得另辟蹊径。”
崔颢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压低声音说道:“我有一计,煽动百姓起义。如今民间对新政或多或少有些不满,我们只需稍加引导,让他们打着反对苛政的旗号闹事,李承乾必定会派兵镇压。到时候,民怨沸腾,他这个皇帝就不好当了。”
杨峻面露犹豫:“这……若是事情闹大,无法收场,朝廷追究起来,我们恐怕也难辞其咎。”
崔颢冷笑一声:“怕什么?只要我们做得隐蔽,不留下把柄,即便朝廷怀疑,也拿我们没办法。而且,我们在朝中也安插了人手,能及时掌握消息,见机行事。”
裴矩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计可行,但要小心行事。我们可以先在长安城周边的郡县动手,那里离京城近,影响力大,且便于我们暗中操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崔颢接着说道:“那就这么定了。杨兄,你负责安排人手去煽动百姓,制造舆论,让他们觉得是朝廷的新政让他们活不下去了;裴兄,你动用家族在地方的关系,为起义军提供一些粮草和兵器,但千万不能让人发现;我则联系朝中的眼线,随时掌握李承乾的动向。”
杨峻和裴矩齐声应道:“好!”
崔颢站起身来,目光凶狠:“李承乾,这只是个开始,看你这次如何应对。若不乖乖恢复我们世家的权势,有你好看的!”
一场针对李承乾的阴谋,就这样在世家大族的密谋中悄然展开。而此时,远在朝堂之上的李承乾,尚不知一场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第XX章:义军突起,朝堂惊变
数日后,长安城周边郡县果然如世家所谋,百姓在煽动下纷纷起义。他们打着“反对苛政,还我民生”的旗号,成群结队地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颇具规模的势力。起义军一路烧杀抢掠,原本安宁的郡县陷入一片混乱,百姓们西处奔逃,苦不堪言。
消息迅速传入长安城,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李承乾正在与群臣商议新的水利工程计划,听到奏报后,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这些刁民,竟敢公然造反!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孙无忌出列,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据前方传来的消息,这些起义军声称是不满新政,可其中恐怕另有隐情。短短几日,多个郡县同时爆发起义,且来势汹汹,不像是普通的民乱。”
房玄龄也忧心忡忡地补充道:“陛下,此事颇为蹊跷,很可能是有人在背后蓄意煽动。”
李承乾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