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宫的囚室里,李世民和李泰听闻了李承乾正专注于研究杂交水稻种植一事。!x!i?a/n-y.u′k~s¢w¢.¢c!o~m′两人先是一愣,随后不禁相视大笑。
李泰满脸不屑地开口道:“父皇,您听听,李承乾这是在做什么?放着朝堂大事不管,跑去研究什么水稻种植,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李世民也微微摇头,脸上带着嘲讽的笑意:“他身为一国之君,本应着眼于朝堂政务、边疆安稳,怎能把心思耗费在这等农事之上?虽说民以食为天,但这些事自有底下的官员去操心。”
李泰接着说道:“就是说啊,父皇。他之前打突厥倒是有些本事,可如今这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这水稻种植,从古至今都是农民们世代相传的营生,难道他还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不成?”
李世民冷笑一声:“哼,他怕是想做出些政绩,却选错了方向。农业之事,需循序渐进,哪能凭着他一时的热情就轻易改变。搞不好,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一事无成。”
李泰点头称是,又说道:“说不定,他是被那些所谓的农学学子蛊惑,以为真能研究出什么高产的水稻。这世间的粮食产量,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大幅提升的。”
李世民神色略带忧虑地说:“就怕他因为此事,荒废了朝政,让朝中局势陷入混乱。大唐如今虽表面安稳,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乱。”
李泰赶忙说道:“父皇放心,就算李承乾在这水稻之事上闹出笑话,大唐根基深厚,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只是他这般行事,实在有损天子的威严。”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承乾在杂交水稻种植研究上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成果。经过精心培育与无数次的尝试调整,杂交水稻喜获丰收,产量远超普通水稻。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石子投入水中,在长安城中激起层层涟漪,很快也传进了东宫囚室。
李世民正坐在囚室角落,就着微弱的光线翻阅一本陈旧的书卷。李泰则在一旁来回踱步,嘴里还在嘟囔着对李承乾研究水稻的不屑。这时,囚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侍卫隔着栅栏急切禀报道:“陛下,太上皇,前方传来消息,陛下研究的杂交水稻种植大获成功,产量惊人呐!”
李世民手中的书卷“哗啦”一声滑落,他霍然起身,双目圆睁,满脸的难以置信:“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侍卫被李世民的反应吓了一跳,但还是赶忙重复道:“太上皇,陛下研究的杂交水稻成功了,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许多,足够解决不少百姓的口粮问题!”
李泰也愣住了,原本嘲讽的表情瞬间凝固,张着嘴,半晌说不出话来。~墈^书~屋\ ?勉+废′粤′黩^
李世民呆呆地站着,脑海中思绪翻涌。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初被自己和李泰嘲笑为不务正业的举动,竟然真的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果。
“这……这怎么可能?”李世民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震惊。他缓缓走到囚室栅栏前,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仿佛在努力消化这个消息。
过了许久,李世民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李承乾能力的惊叹,又带着一丝身为太上皇却对局势判断失误的懊恼。“没想到,承乾真的做到了。朕真是小看他了,他竟有这般远见卓识与坚韧毅力。”
李泰这时也回过神来,满脸懊悔地说:“父皇,我们都没想到啊。原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却不想他真能研究出高产的水稻,这对大唐百姓来说,可是天大的福音。”
李世民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是啊,此次成功,不仅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更能让大唐的根基愈发稳固。承乾此举,功在千秋。看来,朕真的老了,跟不上他的步伐了。”说罢,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落寞,但更多的是对李承乾的认可与欣慰。
李承乾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消息,如同春风吹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也迅速传至周边各国。各国君主深知这一成果对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意义,纷纷派遣使臣前来大唐朝贺,以表友好与敬意。一时间,长安城内热闹非凡,各国使者云集,大唐彰显出万邦来朝的盛世气象。
这一日,大明宫前,各国使臣身着各具特色的服饰,手捧奇珍异宝,等待着向大唐天子献上贺礼。李承乾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而庄重。在悠扬的礼乐声中,各国使臣依次上前,献上本国的珍贵礼物,并表达对大唐的祝福与敬仰。
“大唐天子圣明,此次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实乃天下之福。敝国特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