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他面对高句丽的进犯,没有退缩,反而御驾亲征,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此次胜利,不仅捍卫了大唐的尊严,更让西方蛮夷见识到了大唐的强大。”
李泰面露羞愧之色:“父皇,我们之前的不屑,实在是太过短视。陛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而我们却还在囚室里妄加评判。”
李世民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罢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看到承乾能有如此成就,朕也深感欣慰。他让大唐在他的治理下愈发昌盛,这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啊。”
李泰微微点头,说道:“父皇说得是。陛下此次亲征高句丽的胜利,必将让大唐的威望更上一层楼。相信在陛下的带领下,大唐的未来会更加辉煌。”
李世民转过身,看着李泰,语重心长地说:“泰儿,此次之事,让我们明白,不能仅凭以往的印象去评判一个人。承乾的成长和成就,值得我们敬佩。我们虽被困于此,但也要为大唐有这样的君主而感到骄傲。”
李世民和李泰沉浸在对李承乾胜利的震惊与感慨之中,囚室内一时陷入了沉默。李世民缓缓坐到床榻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追忆与思索。
“泰儿,”李世民打破了沉默,“朕想起当年朕纵横沙场,南征北战,为大唐打下这万里江山。那时朕以为,这天下之事,朕尽在掌握。却没想到,岁月流转,朕的儿子竟能在朕未曾预见的领域,以这般惊人的方式捍卫和拓展大唐的荣耀。”
李泰走到李世民身边,恭敬地听着,心中对李承乾的钦佩也愈发深厚。他说道:“父皇,陛下此次御驾亲征高句丽,展现出的不仅是军事才能,还有那份敢于担当的勇气。他深知亲征的风险,却毅然决然地踏上征程,只为了大唐的尊严与百姓的安宁。”
李世民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没错,承乾此举,有当年朕的风范。但他又与朕不同,他懂得运用新的技术,如火药武器,这是他的创新之处。看来,时代在变,治理国家和领军作战的方式也在变啊。”
李泰接着说:“父皇,如今陛下大获全胜,想必大唐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周边各国定会更加敬畏大唐,不敢再有侵犯之意。这对大唐的和平与发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李世民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仿佛看到了大唐更加辉煌的未来:“是啊,承乾为大唐赢得了这份荣耀,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仰。希望他能继续保持这份睿智与果敢,带领大唐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道路。”
两人正说着,囚室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名侍卫走进囚室,单膝跪地,说道:“太上皇,殿下,陛下得胜回朝,长安城一片欢腾。百姓们夹道欢迎,歌颂陛下的功绩。”
李世民和李泰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李世民说道:“回去告诉陛下,朕虽身处囚室,却也为他的胜利感到骄傲。希望他能以此次胜利为契机,继续励精图治,让大唐的盛世永传。”
侍卫领命而去。李世民看着囚室的墙壁,仿佛看到了长安城百姓欢呼雀跃的场景,喃喃自语道:“大唐有承乾,朕可放心了。”
李泰也感慨地说:“父皇,陛下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如今的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必将开创出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