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闪过一丝欣慰:“是啊,承乾此次让朕刮目相看。他能心系百姓,不畏艰难,坚持将精盐研制成功,这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朕虽被困于此,但看到大唐有这样的君主,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李泰微微点头,说道:“父皇说得是。陛下此次成功研制精盐,不仅展现了他非凡的决心和毅力,更体现了他卓越的治国才能。相信在陛下的带领下,大唐必将愈发繁荣昌盛。”
李世民抬起头,目光透过囚室的窗户,望向那片广阔的天空,仿佛看到了大唐因精盐的普及而更加繁荣的景象。“泰儿,此次之事,让我们明白,不能以老眼光看人。承乾在治理国家上,有着自己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执行力。我们虽身处困境,但也要为大唐有这样的君主感到骄傲。”
李泰恭敬地说道:“父皇教诲的是。如今想来,我们之前的不屑实在是愚蠢至极。陛下的成就,值得我们敬佩与赞叹。”
随着李承乾成功研制精盐并下令全国推广,大唐各地迅速掀起了一阵精盐热潮。
在长安的集市上,崭新的盐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店铺的招牌上,“精盐”二字格外醒目。店内,一袋袋洁白如雪、颗粒均匀的精盐摆放得整整齐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百姓们听闻精盐上市,纷纷涌向盐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手里紧紧攥着几枚铜钱,颤颤巍巍地走进盐铺。她看着那精盐,眼中满是惊喜与好奇,喃喃自语道:“这就是陛下研制出来的精盐?可真是好看呐。”
盐铺的伙计热情地迎上来,说道:“老人家,这就是精盐,杂质少,味道纯,吃了对身子骨也好。陛下有令,这精盐价格亲民,就是为了让咱老百姓都能吃上。”
老妇人笑着点头,赶忙递上铜钱:“给我来一袋,我可得尝尝这精盐啥滋味。陛下可真是咱老百姓的大恩人呐。”
一旁,一位年轻的壮汉也买了一袋精盐,他兴奋地对周围人说:“以前吃的粗盐又苦又涩,还有不少沙子。这下好了,有了这精盐,做饭肯定更香。陛下这事儿办得漂亮!”
人群中,一位书生模样的人也说道:“陛下心系民生,致力于研制精盐,此乃仁德之举。这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更是大唐繁荣昌盛的象征。”
与此同时,各地的盐商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了精盐带来的商机。扬州的盐商王富贵,原本就经营着规模不小的盐业生意。如今精盐上市,他立刻决定加大对精盐的采购与销售。
王富贵一边指挥着伙计们搬运精盐,一边说道:“这精盐可是个好东西,肯定不愁卖。咱们多进些货,运往各地贩卖,保准能大赚一笔。不过,可不能昧着良心抬价,陛下的旨意,咱得遵守。”
而在偏远的乡村,精盐的到来同样引起了轰动。村里的族长召集众人,说道:“乡亲们,这是陛下给咱带来的精盐。以后咱们做饭做菜,就用这精盐,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村民们围在精盐旁,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李承乾。“陛下真是太英明了,连咱们吃盐的事儿都放在心上。”“是啊,有这样的好皇帝,是咱们的福气。”
在宫中,李承乾看着各地传来的关于精盐深受百姓喜爱的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长孙无垢站在一旁,笑着说:“承乾,看到百姓们如此欢喜,为娘真为你感到骄傲。你这一番心血,没有白费。”
李承乾恭敬地说:“母后,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百姓是大唐的根基,只有百姓生活好了,大唐才能长治久安。”
李秀宁也在一旁说道:“承乾,此次精盐研制成功并顺利推广,你又为大唐立下一大功。相信在你的治理下,大唐会越来越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