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自己对他们的重视;另一方面,他也暗中安排苏哲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与此同时,李承乾对被擒获的隐藏势力头目展开审讯。隐藏势力头目起初还抱着必死的决心,拒不交代。李承乾亲自来到牢房,看着他说道:“你若如实交代,朕可饶你不死,还能给你一条生路。否则,你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会连累家人。”隐藏势力头目心中动摇,但仍有顾虑。李承乾继续说道:“你为突厥卖命,他们何曾真心待你?如今你己被擒,突厥自顾不暇,怎会管你的死活?”隐藏势力头目终于开口:“陛下,我说。突厥此次虽败,但他们暗中联络了吐蕃与高句丽,企图三国联合,共同对抗大唐。而且,他们在大唐边境还部署了一支秘密部队,随时准备发动突袭。”
李承乾听后,心中大惊。没想到突厥竟有如此周密的计划。他立刻下令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吐蕃与高句丽,试图分化他们与突厥的联盟。
在东宫,李世民得知李承乾审讯出了重要情报,心中对李承乾的能力又多了几分认可。但他也明白,李承乾的统治根基仍不稳固,自己若想重掌大权,还需等待合适的时机。他通过秘密渠道告诉那些老臣,让他们继续隐忍,等待号令。
李承乾这边,在加强边境防御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应对三国联合的可能。他与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商讨战略。程咬金说道:“陛下,既然他们想联合,我们不如先发制人,趁他们还未准备好,主动出击突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尉迟恭却不赞同:“程将军,此举太过冒险。我们若主动进攻突厥,吐蕃与高句丽可能会趁机从其他方向进攻。我们应加强防守,同时利用外交手段分化他们,待他们联盟出现裂痕,再各个击破。”
李承乾思索片刻后说道:“尉迟将军所言有理。我们目前不宜主动进攻,先稳固防线。同时,朕会安排苏哲加大对三国情报的搜集,寻找分化他们的机会。”
苏哲领命后,派出大量探子前往三国。经过一番努力,他们发现吐蕃与高句丽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吐蕃一首对高句丽的部分领土有所觊觎,而高句丽则忌惮吐蕃的强大。苏哲将这一情报汇报给李承乾。李承乾大喜,立刻安排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吐蕃与高句丽。
使者先来到吐蕃,对吐蕃赞普说道:“赞普,突厥狼子野心,妄图联合各国对抗大唐,实则想从中谋取私利。大唐愿与吐蕃交好,不仅奉上厚礼,还可承诺助吐蕃解决与高句丽的领土争端。”吐蕃赞普听后,心中动摇。使者又前往高句丽,对高句丽王说:“大王,突厥联合吐蕃,实则想让您为他们打头阵,消耗您的国力。大唐敬重高句丽,愿与您结盟,共同抵御突厥与吐蕃的威胁。”高句丽王也陷入沉思。
就在李承乾努力分化三国联盟时,朝堂上却又起波澜。一位支持李世民的老臣在朝堂上公然指责李承乾登基手段不正,引发了大臣们的一阵骚乱。李承乾看着这位老臣,神色严肃地说道:“朕登基虽有不得己之处,但自登基以来,一心为大唐百姓,平定西域,抵御外敌,哪一点做得不好?你如此公然指责,是何居心?”老臣毫不畏惧:“陛下,您登基违背祖制,这是事实。若不改正,何以服天下?”
李承乾心中愤怒,但他强压怒火,说道:“朕会在合适的时候向天下人解释清楚。但在这之前,任何人不得再以此事扰乱朝堂。否则,休怪朕无情。”其他大臣见状,纷纷表态支持李承乾。那位老臣见状,只好暂时闭嘴。
然而,此事让李承乾意识到,必须尽快解决李世民的问题,才能真正稳固自己的统治。但李世民毕竟是他的父亲,他心中十分纠结。他找来苏哲商议:“苏爱卿,如今朝堂因父皇之事再起波澜,朕该如何是好?”苏哲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太上皇在朝中仍有一定影响力。若想彻底稳固统治,需妥善处理与太上皇的关系。臣以为,陛下可在合适的时候,让太上皇公开表态支持陛下,如此一来,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便再无借口。”
李承乾听后,觉得此计可行。但如何让李世民公开表态支持自己,又成了一个难题。此时,边境又传来消息,突厥似乎在调动兵力,有再次进攻的迹象。李承乾不得不暂时放下此事,全身心投入到应对突厥的军事准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