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都了,我就想问问,你们一家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苏晓瞧了眼大哥,见他没吱声,就接过话头:“我们来京都,主要是为了我大哥明年开春的会试。想着进了城先找个落脚的地儿,听说京都有个青山书院特别有名,我大哥离考试还有大半年,要是能进去读书就好了。京都文人大家多,说不定能指点指点他。”
谢瑾川一听“青山书院”,眉毛瞬间挑了起来:“青山书院可不是那么好进的!每年就收一百个人,下月初五就是这一季的考试,满打满算没几天了。你们拿到推荐信了吗?”
“什么推荐信?”苏晨一头雾水。
谢瑾川看他俩啥都不懂,干脆竹筒倒豆子解释起来:“苏公子有所不知,这青山书院一年就招收两季学生,每年三月和九月各一次,每次就收五十名学子。特别是九月这次,竞争最是激烈!”
“为什么”苏晨疑惑。
“跟苏公子想法一样!都想在会试前进青山书院听大儒讲学,而且参加考试的学子必须有名师的推荐信。而且就算考试过了,最后录取的大多也是有点背景关系的。没关系的,就算考上了,排名也得往后靠,能不能入学还两说”
苏晓和苏晨对视一眼,都有些茫然。里屋的王氏和苏强听到谢瑾川的话也坐不住了,连忙走了出来。王氏一听儿子的事就急了,对着谢瑾川行了一礼,满脸都是担忧:“晓晓啊,这可怎么办?我们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哪有什么关系啊?”她看向儿子的眼神充满了担忧。
苏晨见状,赶紧起身扶着母亲坐下,轻声安慰:“阿娘别担心,京城又不是只有青山书院一家好学堂。去不了青山,我还可以考别的书院。” 虽然儿子这么说,王氏心里还是不好受。
苏晓倒没显出失落。推荐信的事她之前打听过,只是奉安离京城太远,很多情况确实要来了才知道。现在听谢瑾川一说,才知道考上了也未必能立刻入学,这让她有点犯难。她不是没想过找西皇子或者大师兄帮忙,但一来跟他们没见过面,交情不深,一进京就求人办事实在不好开口;二来她才十二岁,就算找上西皇子府,人家认不认她这个师父都难说。
她抬眼看了看谢瑾川,见他脸上带着笑意,心里顿时明白了:他是武宁候府的公子,帮忙疏通这点关系应该不难。想通这点,苏晓脸上立刻露出天真又期待的笑容,看着谢瑾川:“谢公子,你既然这么清楚里面的门道,是不是有办法帮帮我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