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的,一看就是连夜赶路来的。
“方老板。”
吕书林起身相迎,声音沙哑。
“吕东家这是……。”
方明打量着他。
王德顺连忙解释,“吕东家刚从西平县粥棚赶过来,连口水都没顾上喝。“
吕书林苦笑着抹了把脸,“灾民太多,实在走不开。听说方老板找我,我也没拾掇一下,就急急忙忙的赶来了。”
方明递过一支烟,“听说县政府在赈灾?”
“呵。”
吕书林冷笑一声,“他们那点粮食还不够塞牙缝的。我设的粥棚,每天要喂饱几千张嘴。”
他划着火柴的手都在发抖。
方明点点头,话锋一转,“我这次来,想买三万担粮食。”
“多少?”
吕书林手一抖,火柴掉在地上。
“三万担。”
方明吐着烟圈。
吕书林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三合顺的仓库都快见底了,粥棚每天还要消耗数十担粮食。”
方明眼神一冷,烟头在烟灰缸里狠狠按灭。
吕书林却猛然激动起来,“方老板,您知道现在粮价涨成什么样了吗?德润丰乔家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可普通老百姓却连稀粥都喝不上。”
他拳头攥得发白,“这都是当年盐粮改革造的孽,南边的老爷们,哪管过我们北边人的死活?”
方明来了兴趣,“这话怎么说?”
吕书林灌了口茶,给方明讲起了晋商这些年的兴衰。
他说得咬牙切齿,茶杯在桌上磕得砰砰响。
大金刚灭亡那会儿,袁大统领的洪宪政府为了维持北方的武力统治地位,搞了个“盐粮挂钩”的政策。
商人往北方运粮食,就能换到盐业专卖权。
靠着地利,晋商们最先尝到甜头,一个个都发了财。
从南方往北边运粮,路途远,开销大。
精明的晋商就在北方搞起了农场,雇人种地收粮,专门用来换盐票。
那时候晋中一带粮价便宜得很,银元反倒金贵。
后来新顺政府上台,财政部长康友为跟江浙财团勾搭上,把政策给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