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厉声喝道,\"你原是哪个世家的门客?崔氏?卢氏?还是...\"
那人突然惨笑一声:\"殿下何必明知故问?若非你们父子赶尽杀绝,我等又何必...\"话音未落,他突然口吐黑血,栽倒在地。
\"不好!他嘴里藏毒!\"张公谨一个箭步上前,却为时已晚。那人抽搐几下,便再无声息。
李承乾面色阴沉:\"搜他身上!\"
士兵仔细搜查后,从那人贴身衣物中找出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一个\"裴\"字。
\"河东裴氏?\"张公谨惊呼,\"他们不是一直与皇室交好吗?\"
李承乾握紧铜牌,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河东裴氏表面支持《氏族志》,暗中却与郑、崔等勾结。难怪敌军对唐军动向了如指掌,必是裴氏在朝中的眼线通风报信!
\"立即飞鸽传书长安,请父皇彻查裴氏!\"李承乾转向张公谨,\"另外,从即刻起,所有军令改为口传,不得留下文字。调防计划只限你我二人知晓。\"
次日拂晓,李承乾正在研究防务,忽闻城外号角齐鸣。他快步登上城楼,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大军正向朔州开来。
\"是敌军来攻?\"李承乾问道。
张公谨却面露喜色:\"不!是李靖大将军的旗帜!\"
果然,随着队伍渐近,\"李\"字大旗清晰可见。更令人惊喜的是,队伍后面还押着大批俘虏,显然是大获全胜。
一个时辰后,李靖风尘仆仆地步入刺史府。这位传奇名将虽已年过五旬,但腰板笔直,双目如电,浑身散发着凛然杀气。
\"末将参见太子殿下!\"李靖单膝跪地,\"幸不辱命,已击溃突厥主力,斩首万余,俘获敌酋三人!\"
李承乾连忙扶起这位大唐军神:\"大将军请起。战况如何,还请详细道来。\"
李靖捋须笑道:\"多亏殿下提醒,末将故意泄露假军情,诱敌深入狼山峡谷,然后火攻水淹,一举歼灭!\"他压低声音,\"那几个汉人谋士,已全部伏诛。\"
\"可查出他们身份?\"
\"其中一人临死前喊了句'裴公误我',想必就是殿下所猜的裴氏门客。\"
李承乾长舒一口气。这场由《氏族志》引发的风波,终于以世家的彻底失败告终。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在不伤国本的前提下,彻底铲除世家门阀的势力,将是他和父亲未来数年最重要的课题。
\"传孤令,犒赏三军!\"李承乾朗声道,\"另派快马回京,向陛下报捷!\"
当夜,朔州城内篝火通明,将士们载歌载舞,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李承乾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战,不仅击退了外敌,更击碎了几百年来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垄断。从今往后,大唐将真正迎来\"唯才是举\"的新时代。
\"殿下,长安来信。\"李靖亲自送来一封密信。
李承乾展开一看,是李世民的亲笔:\"吾儿立此大功,朕心甚慰。裴氏一案已查实,涉案者尽数伏法。《氏族志》不日颁行天下,科举新制亦将推行。望儿早日凯旋,共商大计。\"
收起信笺,李承乾望向长安方向。他知道,一个更加辉煌的大唐,正在历史的转角处等待着他去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