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三年春,长安城柳絮纷飞。¨k`e/n`k′a*n*s+h·u′.¢c¢o^m/
李承乾站在太极殿前,看着一队队精锐禁军列队而过。明日李世民将御驾亲征高句丽,这是贞观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几乎调动了大半个帝国的力量。
\"殿下,这是刚送到的军报。\"兵部侍郎杜楚客快步走来,递上一封火漆密信,\"营州都督张俭已攻占辽东城,歼敌八千!\"
李承乾展开军报,眉头舒展。辽东城是高句丽西线重镇,此战告捷,为大军东进扫清了障碍。
\"粮草辎重可跟上了?\"
\"按殿下吩咐,已从登州水师转运十万石军粮至卑沙城。\"杜楚客犹豫片刻,\"只是...朝中仍有大臣反对亲征,认为劳师远征恐重蹈隋炀帝覆辙。\"
李承乾冷笑一声。这些文臣哪懂得父亲的心思?高句丽不除,东北永无宁日。更何况...
\"杜大人可知道,渊盖苏文上月杀了多少亲唐派大臣?\"
杜楚客摇头。
\"一百三十七人,包括老人和妇孺。\"李承乾声音冰冷,\"此等残暴之徒,若不诛灭,何以彰显天朝威严?\"
正说着,一名内侍匆匆赶来:\"殿下,陛下召见!\"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最后的出征准备。见太子进来,皇帝放下朱笔:\"承乾,朕走之后,朝政就交给你了。\"
李承乾躬身行礼:\"父皇放心,儿臣必当尽心竭力。\"
\"朕已命房玄龄、长孙无忌辅佐你。\"李世民目光深邃,\"另外,李建成关在天牢最底层,没有朕的手谕,任何人不得探视。\"
李承乾心头一凛。父亲这是担心有人借机生事啊。
\"儿臣明白。\"
\"还有一事。\"李世民从案头取出一份密报,\"渊盖苏文派使者联络薛延陀,意图南北夹击。朕已命李积加强北疆防御,但你也要提高警惕。\"
李承乾郑重点头。薛延陀是东突厥灭亡后崛起的草原新势力,若与高句丽联手,确实麻烦。
\"父皇,儿臣建议派使者联络回纥,许以厚利,牵制薛延陀。\"
李世民眼前一亮:\"此议甚善!就交给你去办。\"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径直去了天牢。在最底层的水牢中,李建成被铁链锁在石壁上,浑身湿透,却依然挺直腰背。
\"大伯别来无恙?\"李承乾站在牢门外,声音平静。
李建成抬头,露出一个讥讽的笑容:\"贤侄是来送我一程的?\"
\"父皇明日亲征高句丽。\"李承乾直视对方眼睛,\"大伯可有话要说?\"
李建成突然大笑:\"我那弟弟还是这般自负!他以为高句丽是吐谷浑那般好对付?辽东苦寒之地,城坚池深,当年杨广百万大军都铩羽而归...\"
\"此一时彼一时。.1-8?6,t¢x,t′.\c?o¨www. \"李承乾打断他,\"如今我大唐有水师之利,可从海路直捣腹地;有新罗为盟,可南北夹击。更何况...\"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渊盖苏文弑君篡位,高句丽内部分崩离析。\"
李建成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你倒看得明白。不过...\"他压低声音,\"渊盖苏文已与倭国结盟,倭国水师不日将北上助战。届时唐军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李承乾心头一震。倭国!这个东海岛国向来与高句丽交好,若真派水师参战...
\"多谢大伯提醒。\"李承乾不动声色地转身,\"侄儿会转告父皇的。\"
离开天牢,李承乾立即派人去鸿胪寺查证倭国动向。同时,他下令加强登州水师戒备,并派快马传讯刘仁轨,命其警惕倭国水师。
次日清晨,长安城外旌旗招展,十万大军整装待发。李世民一身金甲,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李承乾率领文武百官,在灞桥为皇帝送行。
\"承乾,记住朕的嘱咐。\"李世民临行前再次叮嘱,\"朝政以稳为主,若有要事,八百里加急送朕御览。\"
\"儿臣谨记。\"李承乾跪地行礼,\"祝父皇旗开得胜,早日凯旋!\"
随着号角长鸣,东征大军浩浩荡荡出发。李承乾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目送队伍远去,直到最后一杆旗帜消失在地平线上。
回到东宫,李承乾立即召集重臣议事。房玄龄、长孙无忌、马周等人分列两侧,气氛凝重。
\"殿下,这是各地送来的奏章。\"马周捧着一摞文书,\"多是春耕、漕运等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