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只见药圃旁新建的\"农药坊\"里,孙思邈正指导弟子们熬制一种紫色药液。
\"陛下,此药兑水喷洒,可防三成稻瘟。\"老神医献上一册《保禾方》,\"老朽还整理了二十四种常见农害的防治之法。\"
\"孙卿真乃国宝!\"李承乾郑重接过,\"朕命司农寺立即刊印,发往各州县。\"
随着《保禾方》的推广,一个意想不到的行业兴起——\"农药师\"。这些走乡串户的郎中,既懂医术又通农事,很快成为农户们最欢迎的人。朝廷顺势推出考核制度,合格者授予\"农医\"衔,享受吏员待遇。
六月里,河东道突发蝗灾。正当州县紧急组织扑打时,朝廷派来的\"除蝗队\"带来了新发明——\"捕蝗车\"。这种装有纱网和漏斗的独轮车,一日可捕蝗百斤,捕来的蝗虫还能喂鸡鸭。更妙的是队中配发的\"诱蝗散\",用特殊气味将蝗虫引到指定区域集中消灭。
李承乾密切关注灾情,每日必看蝗灾图报。当听说有些农户因害怕绝收而提前收割青苗时,他立即下诏:受灾州县可申请\"青苗贷\",官府按预估产量借粮,来年丰收时归还。
\"陛下,此例一开,恐有效仿者...\"户部侍郎担忧道。
\"宁可虚耗万石,不可饿死一民。\"李承乾斩钉截铁,\"另传旨太医署,派员巡视灾区,防大疫。\"
蝗灾刚过,江南又报水患。李承乾连夜召集工部官员,决定采用新式\"分流法\"——不再一味加高堤坝,而是在上游开挖泄洪渠,将洪水引入预备的蓄洪区。
\"这些蓄洪区平日可作鱼塘、稻田。\"工部尚书解释道,\"汛期才启用,百姓损失由官府补偿。\"
新政推行迅速。最令人称道的是\"水牌制\"——每段河堤立牌标注责任户,平日养护有功者赏,决堤失职者罚。一时间,沿河百姓自发组织巡堤,再不用官府督促。
中秋前后,各道\"丰庆会\"陆续举行。今年格外热闹,新增了\"农技比试\"环节——比插秧速度、赛收割技巧、竞粮食品质...李承乾特许优胜者可入京参加御前\"劝农大典\"。
长安城的劝农大典堪称盛世奇观。朱雀大街上,各地老农展示着精心培育的作物:三尺长的稻穗、拳头大的麦粒、重达十斤的萝卜...最引人注目的是岭南献上的\"四季荔枝树\",据说一年能结果两次。
李承乾在皇城楼上设宴款待这些农事能手。宴席上的食材全是各地特产,由御厨精心烹制。酒过三巡,一位巴蜀老农颤巍巍地献上一包种子。
\"陛下,这是小老儿祖传的'百日熟'稻种,山间薄田也能种...\"
司农卿立即解释:此稻生长期短,特别适合山区。李承乾郑重接过,当场赐老农\"五品农大夫\"荣衔。
大典过后,司农寺忙得不可开交。各地呈报的农书堆满三间厅堂,光是新式农具图样就收集了百余种。李承乾命成立\"农书编修馆\",由晋阳公主总领,将这些散落民间的智慧整理成册。
小公主别出心裁,将农书按\"天、地、人\"三才分类:天部记农时气象,地部载土宜之法,人部录巧匠发明。更妙的是采用图文并茂的编排,即使不识字的农夫也能看明白。
冬日里,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惠民种库\"首次实现盈余。原本担心农户会拖欠种粮,没想到新法推广后产量大增,百姓还贷格外积极,有些州县甚至出现排队还款的景象。
李承乾借机推出\"义仓新制\":各乡设\"常平仓\",丰年平价收储,荒年平价放粮;另设\"备急仓\",专储药石、寒衣等应急物资,由当地德高望重者管理。
\"陛下,义仓耗资巨大...\"崔敦礼习惯性地想反对。
\"崔卿,\"李承乾指着案上的奏报,\"去岁全国粮税增收四成,丝绸多产五成,这些从何而来?正是百姓安心生产所致。朕今日投桃,来日报李,何乐不为?\"
年关将至,各州县开始\"上计\"。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绩最重\"民生六事\"——田亩增否、户口加否、徭役均否、讼狱平否、盗贼息否、道路通否。一些往日以文采着称的官员,如今也在田间地头晒得黝黑。
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治绩第一\"——汴州刺史王丘。此人到任三年,推广新式水车百余架,开挖沟渠三百里,更组织百姓在黄河滩涂上种柳固沙,新增良田万亩。李承乾破格擢升其为户部侍郎,专司全国农政。
\"陛下以农事为要,实乃苍生之福。\"魏征在除夕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