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118章 九域同风

第118章 九域同风

李承乾微微一笑:\"告诉他,有些学问只传子弟。不过,朕可以送他几册农书。\"

与此同时,译经院的工作如火如荼。这日李承乾巡视时,发现几位学者正在争论什么。原来是在翻译\"民主\"一词——希腊典籍中描述雅典政制的概念,在大唐语境中难以准确表达。

\"译为'众议制'如何?\"皇帝提议,\"取其集思广益之意。\"

这个译法获得一致赞同。更妙的是,李承乾命人将希腊城邦制度整理成《异政录》,供朝臣参考:\"虽不合我用,可广见闻。\"

随着冬季来临,各国使节陆续返程。每位使者都获赠大量书籍,从经史子集到农医工技,无所不包。最特别的是给吐蕃赞普的礼物——一套精制的《历书》,不仅标注节气,还附有农耕建议。

\"陛下,如此倾囊相授,是否...\"鸿胪卿有些担忧。

\"文化如水,堵不如疏。\"李承乾意味深长地说,\"让四方沐浴唐风,岂不比刀兵相见更妙?\"

年关将至,长安城迎来一群特殊客人——可萨汗国的商队带来了极北之地的珍品:雪白的貂皮、晶莹的琥珀,还有几位金发碧眼的\"罗斯\"人。这些北欧来客对大唐的一切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个叫\"纸\"的神奇物品。

李承乾特许他们参观将作监造纸坊。当看到破烂渔网、树皮等废物竟能变成洁白纸张时,罗斯人惊得目瞪口呆,立即提出用十张貂皮换一张配方。

\"配方不卖。\"李承乾笑道,\"但可以每年赠你们百担纸。\"

正月初三,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在国子监举办了一场\"和汉诗会\"。令人惊叹的是,这位留学生竟能用汉文写出工整的律诗,甚至通晓《文选》精要。

\"卿学问精进,朕心甚慰。\"李承乾赐他《初学记》一部,\"望你归国后,广传文教。\"

吉备真备伏地泣谢:\"臣必效仿大唐,在敝国设学育才。\"

随着交流频繁,长安城的日常生活也悄然变化。胡饼铺旁开起了\"茗茶轩\",波斯商人学会了品茗;丝绸庄里新增了\"胡风纹样\",颇受贵妇青睐;甚至宫中的御膳也吸收了胡食技法,烤全羊配上了唐式蘸料。

二月里,李承乾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允许景教、祆教等外来宗教在长安建寺传教,只要求其教义不得违背大唐律法。

\"陛下,异教惑众...\"太常卿急忙劝阻。

\"真金不怕火炼。\"李承乾不以为意,\"我大唐儒释道三教尚能并存,何惧外来者?\"

果然,这些寺庙建成后,很快成为文化交流的新窗口。景教堂内的壁画融合了唐风与波斯技法;祆教庙的祭火仪式吸引了不少唐人观礼。最有趣的是,一些胡僧开始学习《论语》,而本土道士则对波斯星象学产生兴趣。

春分时节,玄奘主持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佛经会译\"。来自天竺、于阗、龟兹等地的三十多位高僧齐聚大慈恩寺,对照各种版本的佛经,力求译出最精准的汉文本。李承乾特许使用新发明的\"轮转抄经架\",大大提高效率。

\"陛下,这是《大般若经》新译本。\"玄奘献上厚厚一摞文稿,\"较旧译多出四十卷。\"

\"大师辛苦。\"李承乾翻阅着那些工整的字迹,\"朕欲建'石经阁',将重要经典刻石保存,以防失传。\"

这个宏伟工程随即启动。终南山中,工匠们开凿洞窟,将精选的儒释道经典及重要医书、农书刻于石壁。最特别的是预留了\"待刻区\",准备收录未来佳作。

随着各国学子增多,李承乾下诏扩建国子监,专设\"番学舍\"供外邦学子居住。这些学子与唐生同吃同住,很快学会汉语,有的甚至能写一手好诗。一位新罗学子金贞明的《长安赋》,竟在士林间传诵一时。

五月端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龙舟赛\"在曲江举行。日本、新罗、渤海等国各派队伍,使用的却是唐式龙舟。岸上观众如潮,胡汉混杂,齐声喝彩。

\"陛下,吐蕃使者请求明年也参赛...\"礼部尚书笑着禀报。

\"准!\"李承乾兴致勃勃,\"以后每年端午都办,就叫'万国同乐会'!\"

夏日炎炎,译经院传来捷报——希腊典籍《理想国》翻译完成。李承乾连夜拜读,对其中\"哲人治国\"的理念颇感兴趣,次日便召集重臣讨论。

\"虽是异域之说,然其重教尊贤之理,与我儒家相通。\"孔颖达评价道。

\"取其所长可也。\"李承乾最终决定,\"将此书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