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道和地铁线,占地近百亩。
“周总,就是这儿!”赵山河指着图纸,脸上满是兴奋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位置没得挑!背靠规划中的科技园,面向未来的城市绿肺,交通枢纽近在咫尺!按照您‘城市综合商业体’的构想,这块地就是天生的心脏!规划局那边…初步意向是支持的,但是…”
他搓了搓粗糙的大手,压低声音:“卡在了一位关键人物手里,主管用地审批的姜副主任。这人…原则性强,风评不错,但也…油盐不进,约了几次都推说忙。下面人递过去的常规‘材料’,原封不动都给退回来了。”赵山河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和无力感。在京城这块地上,一个没有根基的新公司,面对手握审批大权的官员,天然就处于弱势。
周明看着图纸上那片象征着未来的红圈,眼神深邃,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重生者的先知优势,在冰冷的行政壁垒和人情世故面前,也需要找到最恰当的支点。
“姜主任家地址有吗?”周明的声音很平静。
“有!打听到了,住在西城那片老机关大院。”赵山河立刻回答。
“而且,姜主任似乎特别宠孩子,我打听到.......”赵山河压低声音说道。
周明点点头,说到:“我去一趟吧”。
“周总,您亲自去?那地方…低调点好。要不…换辆车?”在京城,尤其是在某些地方,一定不能招摇。
周明点点头:“嗯,换车。就开你那辆旧吉普212。”他看向顾远,“带上我们那份关于‘未来城市社区生态循环系统’的构想白皮书,还有…你们准备好的那套国外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案例的图集。”
傍晚,西城某机关大院。
一辆半旧的绿色bj212吉普车,带着一身尘土,吭哧吭哧地停在了大院深处一栋老式单元楼前。这车混在几辆同样普通的自行车和一辆老款桑塔纳中间,毫不起眼。周明推开车门下来,换上了一身质地精良但款式低调的深色夹克,手里拎着一个半旧的皮质公文包,看起来更像一个学院派的研究员或设计师,而非商海新贵。
敲门。开门的是一位气质温婉的中年妇人,眉宇间带着书卷气,看到还带着学生气周明,眼中的警惕淡了几分。“请问找谁?”
“阿姨您好,打扰了。”周明微微欠身,笑容温和得体,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我叫周明,是清华的学生,并且是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者。冒昧前来拜访姜主任。久闻姜主任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见解独到,一直想找机会请教。今天刚好在附近调研,想着无论如何也该来拜访一下,表达我的敬意。”他刻意模糊了公司背景,强调“学生”、“研究者”身份和“请教”目的,姿态放得很低。
姜夫人打量了他一下,周明身上那种沉稳的书卷气和诚恳的态度,让她生不出恶感。“老姜在书房,不过…他不太喜欢在家谈工作。”她侧身让开。
“明白,谢谢阿姨。就请教几个专业问题,不会耽搁太久。”周明再次欠身,换了鞋,从容步入。
书房陈设简单,书卷气很浓。姜副主任约莫五十岁,戴着眼镜,正伏案写着什么,眉头微锁,显得严肃而疲惫。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看到陌生的周明,眼中闪过一丝被打扰的不耐烦,但良好的修养让他没有立刻发作。
“姜主任,冒昧打扰了。”周明主动开口,态度恭敬,带着后辈的谦逊,“我是周明,做点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一直非常钦佩您关于‘生态宜居’和‘职住平衡’的前瞻性观点,尤其是您去年在规划论坛上提出的‘社区微循环’理念,对我启发很大。”他精准地点出了姜副主任引以为傲的学术观点,并表达了真诚的“请教”之意,而非求人办事。
姜副主任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但眼神依旧带着审视:“哦?说说看,有什么启发?”语气平淡,带着考校的意味。
周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那个半旧的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那份装订朴素但内容详实的《未来城市社区生态循环系统构想白皮书》,以及一本印制精美的《国外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案例精选》图集。他没有递过去,而是轻轻放在自己面前的桌角。
“姜主任,这是我们团队结合您的理念,做的一些不成熟的推演和案例收集。”周明翻开构想白皮书,指着其中一页关于“雨水收集与垂直绿化共生系统”的示意图,“比如这个,我们设想在未来的社区建筑设计中,如何将屋顶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立体绿化形成一个闭环,既解决部分水资源,又改善微气候,提升居住品质。还有这个,”他又翻到图集里一个北欧社区儿童活动区的设计,“您看这种设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