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马佳氏还未来得及宣召额娘便早产。
产房内,马佳氏攥着汗湿的锦被,突然听到外头传来纳喇氏的劝慰,心底那抹惶恐竟稍稍平定了。
莲碧那丫头总说人心难测,可纳喇妹妹这般贴心,又怎会藏着算计?
董静姝回长春宫的次日午间,方得到消息,马佳氏历经一天一夜的艰辛,终于平安诞下皇长子。
然而因为早产的缘故,小皇子身形弱小,太医诊断后言需精心养护至三岁,方能渐趋康健。
这令众多人失望至极,未曾料到马佳氏竟会如此幸运,一朝成为皇长子之母。
康熙得闻喜讯后,为庆贺皇长子诞生,特赏赐钟粹宫大批珍宝,并为其子取名“承瑞”。
然而马佳氏翘首以盼的晋位圣旨却并未下达,连皇长子是否交由马佳氏抚养,圣意也没有明言。
随着皇上赏赐到钟粹宫,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恩典也按位份递减而至。
身为一宫主位,董静姝自然需要循例赠礼,这类小事只需随口吩咐,自有夏至妥帖安排,不必她亲自劳心。
只是想到康熙往后将有五十余位子嗣陆续降生,每位皇子皇女从有孕、诞生,至洗三、满月、周岁,都需要循例送礼,董静姝便隐隐地感到肉疼。
既然作为上位者,赠礼规格便不能寒酸,否则难免落人话柄。
长此以往,纵然家底丰厚,也需精打细算地经营嫁妆,否则单是这宫中的人情往来,便能将自己的积蓄耗空。
这也就是为何后宫嫔妃多依赖母家扶持的原因,毕竟仅凭宫中的份例与帝王赏赐,实在难以维持体面风光的生活,更遑论在波诡云谲的争斗中站稳脚跟。
赫舍里?芳华听闻皇长子被赐名 “承瑞”,便知道皇上对其颇为看重 。
“承瑞” 二字,暗含祥瑞之意,如何不叫她心生酸意。
因承瑞出生时体质孱弱,洗三礼便顺势免去。
洗三可免,满月宴却不能不办。
若连此宴都省了,难免落人口实,叫人轻看皇长子与钟粹宫。
是以即便康熙认为皇子体弱不必在意虚礼,马佳氏仍执意恳请,最终由皇后主持,在钟粹宫办了满月宴。
宴会上,马佳氏初为人母,怀抱着承瑞向康熙行礼,眉眼间尽是初为人母的慈爱。
赫舍里?芳华瞧着这一幕,只觉刺目 ,帝王与马佳氏母子二人并立,倒真似一家三口的和美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