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的应该不是她。
黛玉眼泪汪汪地,“宛云姐姐,刘嫂子的女儿…是在哪里被拐走的?”
“就在街上,她和她哥哥一起去买盐,一转眼的功夫,她哥就找不见她了。”宛云道。
屋内众人都沉默了一会儿,黛玉也没了出去玩的心思。
林如海摸了摸黛玉的头,“玉儿别怕,爹爹会保护好你。”
黛玉抿唇不语。她知道爹爹是扬州的官,大概管不了姑苏的事,可是心里又为刘嫂子一家难过。
“那位刘嫂子,去府衙报官了么?”贾敏清楚这事儿的症结是在姑苏知府身上。
宛云摇头:“报官了。但是有个衙役悄悄跟她说,多半是找不到了,五年前一户人家报官,说他们女儿额头上有一颗很明显的红痣,那姑娘都没能找到。更何况刘嫂子的女儿身上并没有胎记。”
额头上有红痣、年龄也对得上,不过这并不能确定那位姑娘的身份,林如海问:“五年前那户人家住在哪?姓什么?”
宛云茫然摇头。当时刘嫂子万念俱灰,哪里还有心情关心别人家的事?
贾敏觉得奇怪,“老爷……”她想问林如海莫非认识那家人,可林如海又问人家住哪姓什么,也不像认识的样子啊。
黛玉也疑惑地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没法解释,说他觉得三年后那姑娘可能会在金陵薛家。便对贾敏道:“此事说来话长……”
一语未尽,林暄从西暖阁跑出来了,嘴里嚷着“娘,我好饿!”
霎时便把一屋子压抑的气氛冲散了。
贾敏连忙让人把一首在炉子上煨着的早饭端上来,喂给林暄吃。
林如海则抽身去了外书房,叫来小厮砚笙,吩咐他明日去姑苏府衙找衙役,打听五年前有户人家女儿丢了,报官找人的事儿。
衙门今日关门,明天才有人当值。
年节下正是热闹的时候,林如海不由得想到了一个主意:执法钓鱼。要知道拐子通常都是团伙作案的,他们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因而更难抓捕。
也就是说,找到一个拐子就有可能找到他们的团伙。
但拐子的目标一般都是五岁以下的小孩子,被打骂一阵后就不记得父母家人了,无论是自己养着还是卖给别人,都几乎没有风险。
可上哪去找又聪明又有自保能力的小孩子呢?这可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