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满头银发的妇人就过来了。她身形消瘦面容憔悴,身上的衣裳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言行举止也端庄有礼,并不像普通农妇。
贾敏请封氏坐了,才解释道:“冒昧请夫人过来,是因为听说令嫒走丢了,我们有心帮忙,所以想找夫人多了解一些情况。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勿怪。”
“夫人言重了。”封氏见贾敏举止优雅气度雍容,知道这是个贵人,便一五一十地说了自家的遭遇。
据封氏所述,她家原是本地乡绅,住在阊门十里巷,夫妻二人年近半百才得一个女儿,取名英莲,五年前的元宵节晚上,家里下人带着英莲去街上看花灯,从此再没了音讯。
为了寻找女儿,他们散尽了家财,不得己夫妻两个去投奔了封氏娘家。老爷甄费(字士隐)去年己出家做和尚了,封氏却不愿放弃,又从娘家回到了姑苏。因知道寒山寺每日都有很多香客往来,就到这里一边做些针线活,一边打听英莲的下落。
封氏想着,那拐子把英莲拐走定是为了卖钱,英莲生的标志,又很乖巧,多半会被卖到高门大户中做丫鬟,寺里常有贵人太太们来上香拜佛,封氏就和她们带的小丫鬟搭话,希望能发现英莲的消息。
封氏字字泣血,话未说完己泪流满面。贾敏和黛玉也忍不住跟着落泪。
可是贾敏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封氏,十岁左右的姑娘,单是林家就有二三十个。
贾敏忽然心中一动,想起那天宛云说的话来,因问封氏:“夫人说令嫒是五年前走丢的?她身上可有什么明显的胎记么?”
封氏点头,“英莲眉心有一颗红痣,像是用胭脂点上的。”
竟然这么巧?难道甄家就是宛云所说的五年前的那户人家?
贾敏又想起来,那天林如海特意问了宛云两个问题。莫不是他有什么线索。
不管如何,封氏在这里枯等终归是大海捞针希望渺茫。
于是便邀封氏去林府小住几日,盐政衙门正月十六开笔,今儿初七,他们在姑苏至少还能住五六天。
即便不能帮封氏找到女儿,也可以先找大夫给她治疗眼疾,再给她找个活计,也算是行善积德了。
封氏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同意了。若有人愿意帮她,找到英莲的可能性不就更大?何况她如今头发全白,两眼昏花,身无分文,有什么值得别人欺骗图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