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莲蓬坠落凡尘物,临终接引上莲台
莲蓬,就是莲子住的房子。所以莲蓬叫作莲台。
莲蓬,其雅称是蓬瀛仙馆。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蓬瀛,是指蓬莱和瀛洲,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蓬瀛,亦即泛指一非常美好的境界。而并不是说神仙就一定是住在蓬莱或者是瀛洲,是用“蓬瀛”作代名词,蓬瀛代表神仙所居之地。蓬瀛代表修行之人那些微妙无比之境。
蓬瀛仙馆,指道教场所,供奉太上老君、吕纯阳、丘长春等道教人物的场所。
蓬瀛仙馆,泛指一切比较好的境界。故,“蓬瀛仙馆”也是一个代名词,亦即蓬瀛仙馆并非仅仅是指道观所在之地,蓬瀛仙馆代表修行之人所聚居之地。
太上老君,是道教的创始人,举世闻名的《道德经》就是他老人家亲自写的。《道德经》文采卓绝,美妙绝伦。其哲学思想响彻古今中外,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太上老君原名为:姓李名耳,被世人称之为老子。太上老君天生贵相,身材高大,即现时代人们所追求的“高富帅”的最高标准。但太上老君可不是俗世之间的那种帅气,他是带有“飘然仙味”的帅气,他本人远比史上的画像更气度不凡,神韵有加。
历代画家很难描述出他的一二风骨。因为画家自身生于俗、养于俗、活于俗,依于俗、赖于俗,浑身俗气溢然之人怎么能够画出具有仙气的仙像?这是不可能的!
供奉道家太上老君的仙像,太上老君都是端坐于莲台之上的仙姿之像。此说明莲台并非凡间之物;
供奉释家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释迦牟尼佛都是稳稳当当地端坐于莲台之上。此更加说明莲台并非凡间之物。
供奉道家和释家的圣像,不能摆在糟杂喧闹之处,不能摆在不文明的地方,应摆安静干洁之所。即应摆在无污染之所。否则,视为不敬。比如,摆在卧室,摆在其它脏乱之所,获罪无量。假如有那粗鄙之人在圣像前行不轨之事,其染无尽,其罪无边。
供奉儒家的像,可以摆在公共场所。比如,摆孔圣先师之像,可以起到教育警醒的作用。儒家之像可没有端坐在莲台之上啊!
那些不明白事理之人,可也不能在儒家之像前行不轨之事的,人家毕竟是先师之圣,应该恭敬,不应亵渎。
更别提那些在道观或寺庙行不轨之举的人了,其所获之罪,无有出离。其自身福报,亦受减损,子孙后代的福报,随之减损。
莲台本非凡间物,坠落凡间为凡物,所为何故?是为了表法用的。
修学佛法之佛子,在临终前,可以乘坐莲台往生净土的。
净土:是指佛、菩萨等居住的没有尘世污染的世界。无法升入净土的,其人去世后的灵魂将品尝着无尽的痛苦,永远地徘徊。除非其人于生前,做了大功德,积聚了无量的福德,其人去世后的灵魂才会没有那么痛苦。
故,人应多为身后着想。做人断断不能只为了眼前之利,于身后不顾。这是与养生背道而驰;这也是与世界背道而驰;这更是与自身背道而驰。
此处谨记:往生净土,不是死了以后再去的,是活着的时候去的。往生净土,是临终前的时候,其神识乘上莲台,一刹那间到的净土。想往生之人,死了以后是去不了净土的。除非有人帮着助念佛。但这种成功率不高。因为,别人念佛不如自己念佛来得猛利、来得管用。但死去了的人是念不了佛的。所以死去以后的人是往生不了净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