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上满屏都飘着“仁义”二字,王祯满脸通红,只站在原地不停地向周围庆贺的百姓抱拳行礼。
孟祺激动的一拍桌子,指着天幕,表情傲娇向自己至交好友炫耀着。
“瞧,天幕都说了,王祯受老夫的影响下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农书》”
好友笑着摇头“德卿,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本书是你编写的。”
“你不懂。”孟祺用手撑在桌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可敬、可叹。”
孟祺的视线又落在天幕上,好友顺着他的视线往上看。
木槿姝切换下个画面了,熟悉她的人就知道要开始讲下一位了。
“华国古代四大农书最后要盘点的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
明朝!朱元璋立即抬头,视线都快黏到天幕上了。
“明太祖朱元璋打赏徐光启文房四宝各一个,白玉三镶如意一柄,翡翠琉璃珠宝各一箱,大理石围屏一对。”
“朱标打赏徐光启文房四宝各一个,黄金白银各一箱,雪山人参两支。”
“明成祖朱棣打赏徐光启文房四宝各一个,缠丝翡翠扇子一把,珍藏于宫中的书籍各十箱,黄金白银各两箱,提花绢各十缎。”
朱棣打赏完后,眼角含笑“想来,爹和大哥肯定会很欣慰吧,我这队形跟的可是一点都没出错。”
另一时空的明仁宗朱高炽也跟随步伐“想来,爹肯定会开心的吧,哈哈。”
有了明太祖和明成祖带头打赏,明朝各个皇帝都紧随其后,打赏的礼物也越来越奢华。
木槿姝赶紧制止,这是干嘛呀“各位老祖宗们先停一下,停一下好嘛,让我先讲完再说。”
越来越奢华的打赏,终于在木槿姝的制止下停止了。
徐光启:人在家中坐,礼物天上来。
入目可及的都是明太祖、明成祖等人的御赐之物。
满屋金碧辉煌,传说中描绘的宝库也不过如此吧,徐光启心中激动万分。
徐光启:“多谢太祖打赏,多谢成祖打赏!”
好嘛,木槿姝撇嘴,徐光启把整个打赏的皇帝都谢过一遍。
明太祖朱元璋:“不必如此多礼,你是明朝的骄傲啊。”
徐光启:“太祖谬赞,子先会更加努力。”
朱元璋跟徐光启寒暄几句过后,脸色铁青的对着朱标叮嘱。
“标儿,你去把老四那个逆子给朕逮过来。”
年幼的朱棣,听完成大后的自己打赏的礼物,呢喃道“看来自己以后挺富贵啊。”
远在另一个世界的朱棣狠狠地打了喷嚏,不自在的动了一下肩颈,怎么感觉后脊发凉。
大太监惊呼一声,赶紧上前查看朱棣情况“陛下您怎么了,快叫太医过来。”
带刀侍卫听到次动静,快速围上来。
几个太监得令后,立即冲出殿门。
“行了,朕没什么事,都给朕散开吧。”朱棣揉了揉鼻子。
太监们快速退回来,侍卫们都散开,又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朱棣疑惑的看着自己的掌心,自己的手怎么这么痒啊“来福,去把太子给朕叫来。”
“嗻”大太监来福得到指令后,边行礼边退出去。
“看来太子殿下,又惨喽。”
徐光启的历史画像,铺满整个天幕。
“话不多说,我们继续介绍。
一提到徐光启各位老祖宗们有印象不?没错,他就是在天文历法也有所成就,上次的盘点也有他的名字。”
“哦~”听到木槿姝的解释,众人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徐光启被称为华国17世纪引进西学第一人,是介绍和吸纳西方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
他本人在仕途上也毫不逊色,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根据史料记载,徐光启一生的成就不止有天文历法,还有数学、军事、农学方面。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有关于徐光启农学方面的成就。
其实,徐光启编写的农学著作甚多,其中包括《农政全书》、《甘薯疏》、《农书草稿》等。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农政全书》,《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徐光启忙于修订历书,无暇顾及。
徐光启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刻板付印。
《农政全书》按照内容大致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政技术两部分,其中不仅对水旱虫灾做了统计,救灾的措施利弊做了分析,还附有可以充饥的草木野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