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人民的幸福源泉鱼米粮仓。
崮子水库就是墙夼水库的乳名,因西库大坝东端的崮子山而得名,是老库区居民对墙夼水库的爱称。只有叫崮子水库,才能让库区的老辈人忆起隐藏在水库底下那些沉淀的岁月和美丽的故事……
建水库之前,大仲崮村是一个近四百户人家的大村庄。崮子山是一座百十来米高的悬崖峭壁,山下一处深不见底的水潭当地人称崮子水库。紧靠崮子山由东往西九座像莲花瓣一样的山峰组成一排山脉,称九顶莲花山。山上长着一种当地特有的树木,每到春天,树梢上长出红红的嫩芽,俗称红芽梢树。当茂密的红芽覆盖山峰,远远看去,莲花山真的像九朵盛开的红莲,而到了夏秋季节红芽树的叶子又慢慢变成金黄色。莲花山上有一个能容纳二百多人的山洞,冬暖夏凉,八仙过海时八位仙人曾在此避暑纳凉,后人称此洞为八仙朝阳洞。夏天酷暑难耐,常有年轻人三五成群的约着进洞歇凉。莲花山下有一脸盆大小的山泉,形状像一个大马蹄印,名叫马蹄泉。泉水清凉甘冽四季长流从不干枯,传说是张果老骑驴踏下的蹄印,因驴蹄叫起来不雅,所以叫马蹄泉。大仲崮村东临碧波荡漾的崮子水库,北靠云雾缭绕的九顶莲花山,南望苍松翠柏覆盖着的七宝山,一条小河(淮河)环绕村前,河水清澈见底缓缓流向崮子水库。河崖上用半块石碾盘垒成一座小桥,半块碾盘就像半个月亮,村里人叫它月牙桥。河岸上垂柳成行曲径幽幽,溪水中鱼虾成群鸳鸯对对。村中央一条十字大街把村子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王氏大家族的一个分支。村子环山抱水风景秀丽,村民们植桑种粮养鸭放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淳朴安居乐业,年复一年,过着安静祥和的日子。
这个村里百分之九十八的村民姓王,仅有几户李姓人家。关于这几户李姓人家,村子里千百年来一直演绎着一个古老神奇的传说。
相传汉朝时期,大仲崮村叫大仲岗郡。大仲岗郡居住着王、李两大家族。李家有一户人家,男人早逝只剩下母女俩过日子,女儿十一二岁生的端庄秀丽,母亲体弱多病勉强劳作。李家族长恃强凌弱强占她们的田产,把母女俩赶出家门。王家一户老两口年逾七十心地善良怜惜她们母女,便将娘俩收留在自家的小场院屋子里。母女俩白天外出乞讨,晚上住在场院屋里,艰难度日。
一个春天,汉武帝刘彻微服私巡路过大仲岗郡,见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便勒马下鞍在红芽树下.马蹄泉边停歇。村里的老人孩子见一队人马车辆在此逗留,顿生好奇心,便陆陆续续赶来看热闹,李家母女也在其中。汉武帝正值年少,一眼便看见人群中的李家小姑娘,虽然破衣烂衫蓬头垢面,却生的亭亭玉立气韵超凡。只见她柳眉微蹙略带愁容,凤眼低垂面露娇羞,更显得楚楚动人。武帝心中欣喜,即命随从将李家母女扶上车马带回宫中。一番梳妆打扮,李家姑娘的美貌更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武帝对她百般宠爱,封为贵妃,成为汉朝后宫着名的李夫人。
一日,武帝封赏李夫人家人及其家乡,命李夫人报上详细家乡住址和具体的李氏家族成员。李夫人想起自己美丽的家乡,想起在家乡的悲惨遭遇,禁不住百感交集。她垂泪禀报:南望青山七宝生,北看八仙朝阳洞。莲花山上红芽树,马蹄泉边淮水清。月牙桥上留足印,场院屋里栖奴身。大仲岗郡无牵挂,唯有王家是恩人。武帝听罢,立马派大臣奔赴大仲岗郡,验证了七宝山、八仙洞、莲花山、红芽树、马蹄泉、月牙桥、场园屋,都和李夫人说的分毫不差。便封大仲岗郡方圆百里为官地,五世不缴皇粮不纳捐税。封赏了王氏家族,男戴官帽,女披霞衣。下旨将李氏家族赶出了大仲岗郡。从此,王氏家族在大仲岗郡过着自由富足的日子。
若干年后,当年被赶走的李氏家族的后人,偶尔有一两户回来寻根的,便又在大仲岗郡居住下来。说来也怪,回到老家的李姓人家却总是形单影只不发家。而王姓家族却异常的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后来发展到周边多个村庄,像水库周围的张仙村、赞子崖村、仲村、黄龙汪村、窝疃村等都是王姓村庄。历史上许多王姓名人都出自大仲岗郡王氏家族,像卧冰求鲤的二十四孝之一王祥,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有共产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祖籍都是大仲岗郡。老辈人都说是李娘娘金口玉言,把王家封成了名门望族。
虽然是传奇故事,但六十年前的大仲崮村依然有着传说中的美丽,只有李贵妃居住的场院屋子找不到了,其它的景点一个都不少。1982年,当地村民在莲花山下挖土盖屋时挖到几座古墓,里面有铜器、玉器、陶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