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78小说网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26章 马谡这一死,比他一生的贡献都要大

第326章 马谡这一死,比他一生的贡献都要大

“马——谡!”

张任拍案而起,腰间刀鞘撞得案几晃动。

那囚犯闻声一颤,抬起污秽的脸。

正是失踪多日的马参军,只是那身锦袍已破烂如丐衣。

诸葛亮缓步下阶,靴底踏在青砖上的声音令满堂屏息。

他停在马谡三步外,“可知亮为何能截住你?”

不待回答,突然展开手中绢图。

“你竟沿亮亲手所设的烽燧路线北逃!”

马谡膝行两步,额头磕出血印:

“学生糊涂……”

“糊涂?”

诸葛亮突然厉喝,惊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他甩出一叠文书。

“擅改江防十三处!私放敌船三十艘!”

每说一句,就有一卷竹简砸在马谡面前。

“这是糊涂?这是叛国!”

马谡无言以对,只是一味地磕头认错。

关于历史上的马谡之死,其实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说马谡被诸葛亮斩首示众。

一种是说马谡死在了监狱里。

一种则是马谡逃走了。

但关键是这三种说法都来源于同一部史书——《三国志》。

《诸葛亮传》里写的是,“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马谡传》里写的是,“谡下狱物故。”

《向郎传》里写的是,“谡逃亡,郎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三种说法都是对的。

应该是马谡战败了准备逃亡,但是因为当时有汉吴同盟,吴国不想接纳马谡而得罪诸葛亮。

所以给他遣送回来了。

回来后,诸葛亮给他治罪,打入狱里处死。

所以也算诸葛亮杀马谡。

这样一解释,这段史料才能说得通。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的马谡肯定是想润出去赌一把的。

不论是投曹魏还是投孙吴,都属于叛国。

而马谡如果选择投曹魏的话,曹丕百分百是要厚待他的。

因为这将会是蜀汉的奇耻大辱。

曹丕是不会放过这个恶心蜀汉的机会的。

诸葛亮变色叱道:

“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

“吾累次丁宁告戒,公安是江陵之本。”

“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汝若早听廖化之言,岂有此祸?”

“今败军折将,苍生受害,皆汝之过也!”

“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

“汝今犯法,休得怨吾。”

“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

不论是蜀汉,还是现在的齐汉,都没有屠戮大臣家属的习惯。

诸葛亮就更不会了。

言罢,叱左右武士推出去斩首。

马谡泣拜道:

“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

“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说完,朝诸葛亮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马谡这话的意思就是,您对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我也把您视为自己的父兄一样。

希望您能深深体察大舜杀了鲧而启用禹的大义,使我们一生的友谊不会因为我的死而消失。

我马谡虽死,但也在黄泉路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的遗恨。

没错,“虽死无恨”这个典故其实就是来源于马谡。

史书记载叫,“于是十万之众为之垂涕。”

意思是当时的场面相当感人,蜀军上下都哭了。

费祎见状,便向诸葛亮求情道:

“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

“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

孔明流涕而答曰:

“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

“合当斩之。”

于是,催促武士将马谡拖下去斩首。

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

诸葛亮见马谡首级,大哭不已。

费祎问道:

“适才使君已经严明马谡之过,既正军法,使君又为何而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