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月站在试验台前,再次检查糖稀的温度。蒸汽在玻璃窗上凝结成水珠,逐渐模糊了窗外的雨景。距离程屿辞职已经过去了一周,她试图用忙碌填满那些纷乱的思绪,却总在夜深人静时想起那封还未拆开的信。
银色的温度计显示76度,正是调制糖稀的最佳温度。这个温度她再熟悉不过,小时候程屿总爱跟在她身后,一边帮忙递工具,一边好奇地问东问西。现在想来,或许那时的单纯快乐才是最珍贵的。
"暖月,你看这个包装设计怎么样?"秦漫拿着设计图纸走过来,指着"映月糖"的包装草图,"我觉得把钟楼的剪影放在这个位置,再加上月光倒影的水纹,既体现了老街特色,又很有意境。"
"嗯,很漂亮。"暖月一边调整火候一边点头,"正好可以呼应'时光记忆'这个主题。你再看看能不能把老街的砖瓦元素也加进去?"她将银勺轻轻探入糖稀中,熟练地搅动着。这是奶奶的老方子,要在特定温度下才能调出最佳的口感。
店铺门口已经聚集了五位网红主播,他们的粉丝总量加起来超过五百万。年轻的助理们正在调试设备,架设补光灯。一位叫"吃货晓晓"的女主播正在试拍取景,她的镜头对准了店内斑驳的红木柜台,那是见证了三代人故事的老物件。
"老街系列第一款产品,一定要完美。"暖月喃喃自语。自从看了程屿小时候的信件,她就萌生了这个想法——用糖果讲述老街的故事,让每一颗糖都承载着一段记忆。现在"记忆系列"已经规划了六款产品,每一款都对应着老街的一段历史。
"映月糖"的灵感来自街角那口老井。传说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微服私访来到映月巷,在井边看到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倒影,觉得美不胜收,便在此小憩。后来这条街就被命名为"映月巷"。暖月将这段历史融入糖果的设计中,用桂花和莲子的清香致敬那段传说。
糖稀在银勺的搅动下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几位等待的主播都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露出陶醉的表情。
"暖月,你看这个!"秦漫突然兴奋地喊道,快步走到试验台前。她手机上显示着一条新闻:《百年老街蕴藏惊人秘密?地下管网或为古代水利工程》。这是张叔提供线索后,媒体的最新报道。
"专家初步认定映月巷的地下水系可能建于明朝中期,与江南水乡的水利灌溉系统有关..."暖月快速浏览着报道内容,心中一动。也许,这些历史价值能成为保护老街的新突破口。
她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蓝布包,那是前几天张叔给她的图纸,上面详细记录了老街的地下水系。褪色的蓝图上,那些蜿蜒的线条仿佛诉说着几百年的故事。
"各位准备好了吗?我们五分钟后开始直播。"秦漫走向门口,熟练地安排着现场。自从全职加入糖果店,她仿佛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整个人都焕发着光彩。
直播正式开始。暖月站在糖果制作台前,向镜头展示传统手工糖果的制作过程。她的声音温柔而有力:"这个配方来自我奶奶,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用心感受,就像老街的砖瓦,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当她讲述到映月巷的传说时,弹幕突然密集起来。很多网友被这段历史深深吸引,纷纷表示想来实地感受这座承载了几百年记忆的老街。暖月看着不断涌动的弹幕,心中突然涌起一丝欣慰——原来,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在乎这些老故事。
糖稀在她手中被拉伸、折叠,逐渐形成晶莹剔透的质地。阳光透过糖丝,折射出美丽的光晕。这一幕被主播巧妙地捕捉下来,立刻引发了一波新的弹幕高潮。
"这个工序最关键,"暖月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要在特定的温度下反复折叠,才能让糖果既保持韧性,又充满光泽。"她想起小时候,程屿总说她做糖果的样子像在跳舞,动作优美又认真。
观看人数突破十万时,第一批"映月糖"也完成了。绛紫色的锦盒上印着钟楼的剪影,打开后是月光映照在井水中的图案,每颗糖果都用玫瑰金箔纸包裹,典雅中透着现代感。
"包装也太精致了吧!" "这也太有意境了!" "老街历史也太有魅力了!" 主播们纷纷惊叹,而弹幕已经被种种赞美之词刷屏。
订单开始疯狂涌入。秦漫不得不临时叫来两个助理帮忙记录数据。短短两小时内,预订量突破了三千份,创下了开店以来的最高纪录。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外地网友表示要专程来映月巷打卡,体验这里的人文历史。
"暖月,你知道吗,订单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