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喜不自禁。
却没想到第二日一大批佃农聚集在县衙门口,这批佃农没有自己的地,全靠给金家种地糊口,如今金家为了和岑知郁作对故意解雇了这批佃农,这些人没有了生存来源,聚到衙门讨个说法。
丹阳县普通百姓秋收正开心着,他们却要吃了这顿没下顿,怎么不眼馋怎么不嫉妒?
但这些人确是丹阳县人,又不能不管。
县令只得又打扰了番国师大人。
“佃农有多少人?”
县令:“大人,佃农一共138人,可是他们拖家带口,加上他们的家人,一共627人。”
岑知郁:“若将这627人也纳入分地人数中,每人能分到几亩耕地?”
县令:“一亩三分地”
“大人,丹阳县多山,耕地面积少,但是在战乱年代,一片树叶,一块树皮就能令人活命,因此反而聚集了很多流民,自从这里纳入陛下属地,他们在丹阳县安家落户至今,每人一亩三分地,种出粮食百十斤,再缴税,怕是……”
岑知郁心里明白,最根本原因是县中耕地面积不足和粮食产量问题。
“两万人又或者两万零六百人并没有区,不是吗?”
“但也不能白分给他们田,让他们以工换地吧,先将距离县城最近的徐家村的水渠修了。”
*
丹阳县秋收与分地同时进行,忙中有序
远在洛阳的一处庄园中,也终于迎来了秋收。
华士莱穿梭在玉米地里,高高泛黄的的玉米杆一看就是烧火的上好柴禾。
一颗颗又大又饱满的玉米棒掰下来,沉甸甸!黄灿灿!
这份量压手的令人心安!
等收了一亩,将玉米粒脱下来称重,随着一旦旦玉米重量记录,负责称重的司农寺官员,颤巍巍的将数量加起来,得出了一个令他老泪纵横的数字。
八百斤!
亩产竟然有八百斤!
“我大周百姓,终于不用再挨饿了!”
华士莱激动的不能自己
“八百斤!”
“国师果然没有骗我!哈哈哈哈哈!”华士莱又哭又笑“八百斤啊!”
“神种!这果然是神种!”
赵冷臣与华池二人震撼当场。
亩产八百斤是什么概念!
民间亩产多则一百五十斤,少则不到百!
亩产八百斤意味着哪怕百姓不怎么认真照顾,亩产也能轻轻松松上三百,甚至五百!
国家税收会比往常提高好几倍!百姓手中可以有余粮,大周境内不会再有饥饿!
赵冷臣的鸡只喂了五十天,竟有三斤重了。
赵冷臣从一开始轻佻肆意变得认真,有时候晚上睡觉都要出来去鸡窝看一眼,一个没防住,被黄鼠狼拉走一只,气的他当晚抱剑守鸡窝,从此与鸡舍为伍,作了鸡护卫。
说起华池的猪崽,想养大还得几个月,但一月长几十斤肉的速度,也让众人心惊不己。
嘲笑他的公子哥,从一开始看热闹,发现这群鸡生长速度奇快后,顿时不是滋味了,原来自己才是个笑话。
若缩短猪和鸡出栏时间,猪肉和鸡肉的价钱会下降!普通百姓想吃口肉也更容易了。
这一件件事迹无一不是流传后世万民称颂的大功德!
华士莱迫不及待将亩产数量上报。
李压宸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真正听到的那一刻仍压不住的震惊!
她率领群臣亲自去了庄园,在一朝重臣的目睹下,一亩玉米出土、脱粒。
900斤!
一片哗然!
李压宸:“接着称!”
又一亩玉米掰下来称重
956斤!
随着庄园里所有玉米收割,一共十亩,九千八百斤!
平均亩达到了九百!
李压宸满心只有两个字,发了!
她的军费!她的宫殿!她的泰山封禅!都有了!都要有了!
“哈哈哈哈哈!!好!好!赏!重赏!”
女帝大笑
“众卿家!朕要雕刻九米的国师像!就竖立在洛阳城正中央!”
“朕要天下香火汇集洛阳!此功德千秋万载自此以后朕与国师共治天下!”
众臣脑子一蒙,只觉得皇帝疯了,他们也要疯了!
共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