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聊到今年的雨水情况时,刘老忠凭他的经验判断,今年应该是个丰年,雨水差不了。
在没有天气预报时,一个老农民对天气的预测准确度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
借机刘铭也就说起了此次来访的目的。
他计划二月二十五古井庙会后在村里建设两个水利工程。
一是在南山坡泉眼下他的那块一亩多的山地那,建个小水库,储存山溪水和下雨时形成的山水,一是可将附近现有的旱地改成水浇地,二是方便大家在周边再开垦出三五十亩山地。具体想法就是挖到石头为止,依着山势,能修多大,修多大。
二是计划在界河大青山脚拐弯处挖一个大坑,在下游建座一米高的漫水坝,形成一个十亩左右水面的养鱼塘。
他希望请刘老忠总负责这两个项目,所有相关的官面上的对接都由他来。建水库的专业人士也得他去请。
刘老忠边不时吸口烟边听着,不时点点头。吸完一锅烟,在鞋底磕掉烟灰,再在烟袋里挖烟、点着。
听完刘铭的介绍,再一次慢条斯理的磕烟灰、挖烟、点燃烟锅,长吸一口烟,慢慢吐出去:“这可是个大活啊。铭啊,你算过费用吗?建成了,算是谁的?”
刘铭笑了笑:“叔,我想这事有段时间了。我是这么计划的。
山上的蓄水池算村里的。周边有地的和想在周边开山地的都要出人工。材料方面主要就是石头和白灰。石头山上、河滩有的是,不用花钱。我的白灰窑三月中就能出灰了。我在那边地最多,我出地和白灰。我再负责出工人的一天三顿饭。这活老人、孩子、妇女都能干一部分,人工应该不用花钱。
鱼塘是我自己的。我想就手把桥和河滩里的路重新修下。活我计划请张大山领工,干活的首选咱们村的,不够了再找古井的。工钱按市价算。但上下沟通的活就还得麻烦叔你。富贵叔和大春叔帮你跑跑腿。”
刘老忠又吸一口烟,但明显手有点不稳。
每年春天大部分农家院秋粮快吃完了,麦子还早呢,想吃野菜都得再等两个月,真正的青黄不接,历来被称为春荒。有这两个工程接着,全村人都不会再为肚子发愁,真正的功德无量。
旱地多浇一遍水,再加上新开的地,每家都能多收个百八十斤。这利太大了。
深深望了刘铭一眼,煽情的话却真的说不出来。刘老忠想和刘铭再定一下谁能去,谁不能去,却被刘铭拦住了,说这一切都由他来定,将来用水的分配,也由村里商量着定。鱼塘部分的村里人的工钱由他、张富贵和王大春商量着定。
刘老忠答应的很爽快:“成,手续的事你就不用管了。明天我就去跑。建水库的事,前年岭东建过,领工的是我一个老兄弟。回头让他带着人来。”
看到刘铭要留下五十元钱做为费用,他坚决拒绝了,说事后再算。
听到外屋老忠婶开始做饭了,刘铭赶紧起身告辞,谢绝了老忠婶强烈的留客邀请,连声留步中,老两口还是送到了门口。
两人谁也没谈报酬的事。按乡俗,越是亲近的关系越不会谈钱,锱铢必较的都是外人。事后刘铭会按比市场行情高的价格付款,刘老忠会收低价甚至不收。如果钱送不出去,刘铭就会想办法在其它方面补偿。也就在这种拉扯中,形成了情分。真有事时,你积攒下的情分就是最大的支撑力量。生死关头可能没用,但一般的事上,还是很有用的。
后世一切都从钱上说,是简单了,但也让人缺少了潜在的支撑力量。就象《士兵突击》中成才说的,将枝枝叶叶都舍掉了。
美国人敢借钱消费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未来会有钱付帐,后世的中国人敢舍弃亲情,也是因为大家相信有钱就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在一九三十年代的真不行。情义是真的必须讲。
吃完晚饭,是三个小时的挑灯“创作”小说时间。《射雕英雄传》在母亲和小婵两人的催更下,己写到郭靖遇黄蓉了。前世一而再的重刷小说和电视剧,虽然做不到完美复刻,但五六分的神韵还是有的。
抗战前的民国二十几年,有太多的可大骂特骂的地方,但确是写字人的黄金年代。千字一元是最低的。但这个一元可是后世的二三百元啊。
刘铭有信心通过“创作”小说,挣出一个准万元户来。
早晨起床完成晨练,从外边跑回家时,两个长工张富贵和王大春都来了。刘铭昨天就让小婵通知他们过来吃早饭的。
刘铭家这两个长工与别家是有点不同的。
当初刘父重兴家业,建下这处宅子,置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