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在嘲笑,但现在那些商人都在夸学生们有恒心,身体好,还有报社的访员拍了几组照片,发到报刊上。”
“从西山中路到东山中,再到铁路,这条奔跑线路上,如今有上万人都知道第二洋务小学团结学会。”
学生们激动兴奋,拍着桌子。
“魏老师,我们现在发布的文章可以影响很多人了。
现在是三月初了,等到他们情绪冷却,魏见星赞同的点头,但仍旧严肃冷静。
“我们啊,应当对这个世界有足够的了解,每个人成员发表文章之前都需要调研!”
“文章的发表不能空泛,而是真正具体了解到那些民众的每一个细节。”
罗文章的长袍被风扬起,疑惑看着。
“我们的文章还算空吗?我们都在认真调研......”
“还是很空。”
这一刻,魏见星反驳的声音让嬴政下意识抬头,也看到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真正的去调查,才有发言权,我们要用脚丈量这片天地。”
“你们知道码头工人家里都是做什么的吗?知道他们每个月多少天能吃饱饭吗?”
“知道村镇里的农民有多少田地,耕种能获得多少粮食,每个月要上交多少吗?”
一连串的询问让罗文章和耿哲几人都愣神。
魏见星就站在破旧的土地庙神像前,一字一句开口。
“我们组建一个周边丈量小组,亲眼去看。”
站在一边的小刘彻第一个举手。
他是真的好奇这个时代是什么样,农户会不会和大汉不同。
罗文章和陈海苳几人应和着,模棱两可,因为魏见星是发起人,他们不好拒绝。
但他们心底觉得,这样的调研并没有太大作用。
反倒是一首在旁边的嬴政,小手举得高高的,眼睛一首盯着魏见星。
“我也去。”
现在他己经会说话了,非要魏见星叫他自己的名字。
小政!
于是这个团结学会,多了两个年岁极低的成员。
小彻,小政!
…..
大宋。
熙宁三年,清冷书房的桌案上摆放着纸张。
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
王安石疲惫揉着额头,看向窗外,眼底逐渐放松,流露出欣赏神色。
变革不光是民国才出现,历朝历代都在变革,诸如大秦商鞅。
但如何变,如何能落到实处才是最为关键。
单单一个青苗法要走访多少农户百姓,知晓他们粮产几何,绝非是口头上说说。
“想不到后世竟还有这般女子,当真不俗。”
“说的不错,要改变天下,不是做文章就可以,一定要去看。”
与此同时。
大明。
万历六年,刚刚下令丈量福建田地的张居正吐出一口浊气,也仰头看着新的画面。
魏见星的询问很详细,越是如此,张居正越是点头正色。
此人虽是女子之身,但真的开始了解天下了。
可笑那些御史言官,自诩清流,往往奏报不切实际,所处策论均是空中楼阁,落到百姓身上,竟反累的百姓苦不堪言。
彼时张居正也愈发期待民国画面。
接下来又当如何?
他敲打着笔端,眼底明亮。
“秦皇汉武两个小皇帝以后会不会参与民主之道,开始改变?有趣啊未来!”
张居正抬头,魏见星身影彼时再度出现光幕之中,她的行动力极强,丈量小组迅速组建完成,第二天就带着记录纸笔开始前往燕子窝,戏台岭,蔡公坟城郊区域。
顺着何家巷一路下来,魏见星看着眼前逐渐荒芜的郊镇,干劲十足。
“要和这些陌生民众交流,第一要善于倾听,第二,不要等待,别等着民众来找我们,我们要主动到他们身边去,看看他们是土地困难,还是生活上有问题,从最细微的地方建立情感联接。”
“首先要让他们不排斥我们,这样调研就成功了一半。”
魏见星最先调研的是一名裁缝,这里是城郊,手工业者很多。
裁缝,剃头匠,花匠和木匠和码头工人都住在这一块。
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三点,他们开始得到详细调研资料。
燕子窝的道路主要是陆路,这里的手工业者会以三到五天的频率前往电灯公司码头这些地方做生意,大部分选择肩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