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家盐店,一家杂货店,一家油坊,一家屠坊,三家卖水货的,一家烟店,一家裁缝店,两家打铁店以及一家木匠店。
最有钱的三家分别是油店,烟店和杂货店,因为他们在城区也有店铺,就在挨着铁路的浏阳门,油店每天早上会运送一马车三十桶油到大店。
剩下民众百分之九十三,全家加起来每月薪酬不超过两块银元。
百分之西十的人没有土地,才选择做手工生意。
这百分之九十三的穷苦百姓家庭孩子,一半没有选择上学,而是到六七岁就要开始学习农活。
剩下一半里,百分之三十能上到三年级,其余的均在一二年级选择辍学。
魏见星现在就蹲在一名农户身边温和询问。
老农户西十多岁,形容枯槁,皮肤很黑,听到询问土地的时候只是伸手抹眼泪。
“咋不想送娃娃读书嘛,没钱,政府年年收的税越来越多......”
“我老娘上个月的病都没钱抓药......”
张方萍远远看着,叹息摇头,只觉得这场调研没意思。
“这有什么用?这些人能有什么力量?还不如看工人……”
魏见星调研返回的时候正巧听到,平静看着面前每一个身影。
刘彻和嬴政都在抬头等着短发母亲的回应。
地面积雪覆盖,魏见星矗立时眉眼蕴藏着最冷静理智的姿态,但也蕴藏最狂热的对理想的追逐。
“我们必须了解这片大地,才能喊出最理想的声音。”
纵然罗文章,陈海苳都不以为然,魏见星依旧在前进,在调查一个佃农。
佃农罗三娃年纪很大,五十三岁,佝偻着腰。
听到魏见星询问孩子未来打算如何培养的时候,老佃农罗三娃有些畏惧,但又期待的咂吧着嘴。
“培养......我祖祖辈辈都是地主的佃户,娃儿们不当佃户最好,可以去看看外面是啥样。”
刘彻愣住,愈发茫然。
这个民国居然如此残破,远远不如大汉。
大汉好歹还有血气,但这里的农户,工匠都被大清腐蚀的难以想象。
他们...和这片土地...真有未来吗?刘彻神情茫然,他看着为之后准备的短发母亲。
她还在准备,从锻炼身体到砥砺思想,她在准备什么?
难不成未来真有匈奴来犯?
刘彻看着短发母亲,罗文章几人都没有上前,沉默站在一旁,只有她,只剩她还在采访调研。
这一刻刘彻摇头叹息,声音被淹没在凌冽风声。
“你想带着百姓们以翻天之力改变这个腐朽世道?”
“断无可能!”
……
彼时大明万历年间,继续看着民国光幕画面的张居正放下毛笔,仰头注视这一幕。
这段调查看起来不堪入目,实际上大明许多百姓亦是如此,即将步入崩溃边缘。
但真正让他意外的,是老佃农口中的孩子。
魏见星提到孩子的时候,老佃农罗三娃的眼睛亮了许多。
张居正敏锐察觉到一点不对劲,他盯着魏见星在雪地和田埂里留下的一个个脚印,想到之前,魏见星曾经提出对青少年,对孩子的培养,也想到魏见星曾说过的那句话。
如果少年比青年更好,孩童比少年更好,那这个国,就在一点点变好。
“世道改变,或许真的要来了。”
明末。
永历六年,李定国如今刚刚定下不奸淫掳掠,不杀人放火的军规,带着将士们奔赴沅,靖之地。
彼时他有些恍惚,盯着眼前这片土地,旋即仰望光幕。
在数百年后,此地更名长沙,那名名叫魏见星的女子,便是在这片土地上,一点点用脚步丈量这个世道的吗?
他看着年幼的刘彻,眼前似乎出现越来越多这个年纪的孩童,在民国一点点改变,日积月累下,逐渐焕然一新。
“新的世道,或许真自他们起始......”
“晚年帝王他们将亲眼看着一个新的世道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