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中间段,三张穿着不同服饰的女子照片出现。
下面留了标题。
【探访女主笔辛丑之文学观】
灰扑扑的女工衣服还脱了丝,狼狈吊在身上,偏偏看起来并不难看,神采奕奕的。
一名女学生读到最后,神色一变。
“新文化,要教每粒石子都溅起浪花?”
“她要做什么?”
与此同时,新青年报编辑部同样也在看着民国日报的最新报道。
“从前我们总以为读书人该像宣德炉里的沉香,守着三纲五常慢慢焚尽。可现在白话文思想这把火,硬是把香灰吹成了燎原星火......”
化名记者的主笔一字一句地诵读,越读越觉得有味道。
大清没了,世道变成新的。
刀弓没了,枪炮变成新的。
现在文化呢?
就应当抛却旧的,迎接新的。
“新文化,说得好啊!”
“穿别的文人不屑的衣服,做别的文人不齿的调研。”
“这个女主笔大胆的很,好一个奇女子!”
议论焦点的魏见星并不在意外界引起的轩然大波。
现在她正在上海文学报撰写整理。
桌面上堆积着之前的文人实践,悟空传,女工调研,整齐码在绿色台灯下。
彼时魏见星提笔,按照构思开始书写。
【新文化运动——论文人实践第一步:调查指南】
【诸君且看,古今之文人伏案经卷,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闭门造车,空谈玄理。】
【欲使文章如春韭带露,鲜活可嚼,须得效法太史公"行万里路"。】
【调研之法,首在祛除酸腐气。莫作居高临下状,当持"赤子心"与百姓攀谈。】
【昔年陶行知办晓庄师范,与农夫同饮粗茶;费孝通写《江村经济》,在蚕房共话桑麻】
【此等功夫,非但需腿脚勤快,更要眉眼通透看菜贩如何吆喝,听村妇怎样诉苦,记匠人世代相传的切口。若遇防备眼神,不妨先递烟卷,闲话家常,待眉间霜雪消融,再问生计艰难......】
副主编南玄谨看的苦笑。
怕是又要得罪不少人。
主编李双峻也咬着牙,看向魏见星。
“你确定要发?”
“如今反对新文化的人可多的很,康有为,辜鸿铭先生......这些从白话文就开始抵制了。”
压力如山。
刘彻歪着头,默默等着短发母亲的反应。
魏见星只是笑,眼眸灼灼,陈述她的态度:“若华夏文脉若只剩得千篇一律的雕版墨线,那便自我起始,在断壁残垣中种出个姹紫嫣红!”